沒有高技能人才,就沒有‘大國工匠’,就支撐不起高質量發展。隨著科技的進步和市場需求的變化,儀器儀表開始朝著智能化、微型化方向發展,儀器儀表人才開始面臨結構性過剩與短缺并存的問題,尤其是高技能人才嚴重短缺。
近日,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出臺《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旨在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加快技術技能型人才培養,建設知識型、技能型、創新型勞動者大軍。這事關國家人才分類評價制度的深度改革,更關系數億技能人才長遠職業發展,對全面建成人才強國,實現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中國制造向中國創造轉變具有重要意義。實現兩類人才職業發展貫通,是建設高水平技術技能人才隊伍的重要基礎。
一直以來,我國人才統計以隊伍劃分,從最初的“三支兩批”到現在通行的“六支隊伍”,實施差異化的培養、選拔、評價、激勵、流動制度,在便利管理的同時,也一直存在概念混淆、邊界不清、壁壘橫亙、“一畝三分地”等問題。特別是兩支規模最大的人才隊伍——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在人才培養教育、評價發展、職業分類管理等方面一直存在涇渭分明的顯著差異。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技術變革帶來大量復合型人才需求,專業技術人才的操作性、實踐性需求愈發重要,技能人才的技術性、知識性需求日益增長,其核心要義為“技能人才技術化、技術人才技能化”。在此需求下,傳統的專業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評價制度模式逐漸不能滿足用人單位和社會需求,也與國家層面實施人才強國戰略、人才引領發展戰略、中國制造2025戰略等國家戰略需要不符。
因此,建立一支高素質復合型的技術技能人才隊伍的重要性日益凸顯。這其中首要任務、基礎之基礎則是打破各支隊伍之間特別是專業技術人才和技能人才之間壁壘,真正實現“專業”“技術”“技能”的融合貫通,搭建不同人才類型發展“立交橋”,實現兩類人才的職業發展貫通。
另外,在儀器儀表產業高質量發展中,高技能人才在深化供給側改革、加快產業優化升級、推動技術創新和科技成果轉化等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儀器儀表產業要實現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有人才支撐,特別是高技能人才的支撐。
2017年教育部、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以及工業和信息化部聯合發布《
制造業人才發展規劃指南》,加快推進我國的人才結構適應
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重大變革;2018年我國還發布了《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致力于提高制造行業工人的待遇,試行高技能領軍人才年薪制和股權期權激勵,提高技術工人的社會形象和經濟地位。同時在一些儀器儀表企業中,建立了技能人才晉升通道,極大的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
人才是企業和行業發展的重要根基。此次《關于進一步加強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貫通的實施意見》充分顯示了國家對人才的重視,有利于全面提升儀器儀表行業勞動者就業能力,緩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提高就業質量,同時對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制造強國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