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21日,辦公廳印發了《關于推進農業水價綜合改革的意見》(國辦發〔2016〕2號),要求建立健全農業水價形成機制;農業用水價格總體達到運行維護成本水平,農業用水總量控制和定額管理普遍實行,可持續的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基本建立,先進適用的農業節水技術措施普遍應用,農業種植結構實現優化調整。
本方案通過水權分配到戶、用水用電計量收費、用水補貼、節水獎勵、水權交易等方法,提升農民節水積極性,終實現農業用水總量控制。而由于原來農田要引水排灌,大家各自牽線,不但不安全,誰家用了多少電也說不清楚,在此背景下,共享電表出現。
2018年,荊州供電公司著手研制共享電表用電模式,明確用戶利用手機客戶端掃描電能表條形碼,預付一定費用后即可用電的方式,實現了一塊“共享電表”覆蓋一片區域,供多家農戶抽水使用。該方式免去了客戶報裝用電流程,減少了重復、非必要的報裝,大幅提高用電滿意度、獲得感的同時,還有效避免臨時用電私拉亂接現象,降低觸電風險。
近日,小編了解到,共享電表又有新功能,手機掃一掃,農田灌溉用電就解決了。國網荊州供電公司研發的共享電表逐步在田間地頭推廣開來,解決江漢平原地區農民灌溉用電難題。截至日前,已安裝1200余套共享電表裝置。
截至日前,荊州供電公司已安裝1200余套共享電表裝置,有700多套計劃今年春耕前安裝到位。共享電表的規模化應用,免去了客戶報裝用電流程,減少了重復、非必要報裝,降低了的企業“零接入”成本。據統計,該公司安裝共享電表后,農業排灌臺區低壓線損率從應用前的10.32%降至5.21%,下降了5.11個百分點;貧困縣農業排灌用電同期相比提升2.44元/千千瓦時;經測算,該公司投入共享電表后,減少非必要報裝電表5100只,節約報裝資金約270萬元。
電表,是用來測量電能的儀表,又稱電度表,火表,電能表,千瓦小時表,指測量各種電學量的儀表。對于電表,大家或許會覺得又熟悉又陌生吧,每個人的家中都有至少一個電表。而共享電表的出現,解決了荊州農田灌溉用電難題。
資料來源:云上荊州、楚天都市網、百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