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聯網與傳統芯片相比有一定區別,尤其是在商業化方面。傳統的芯片智能用在特定的需要有計算處理的地方,而物聯網芯片更加靈活,主要是基于日常生活的,比如門窗、家電、甚至衣服鞋帽等等,對技術的要求更高,也更注重應用場景的針對性。
物聯網市場規模:不斷提升
物聯網芯片是物聯網設備的核心部件,物聯網芯片的發展無疑會帶動整個物聯網行業的發展。近年來中國物聯網行業的發展受到監管部門的高度重視,各種與物聯網相關的政策密集出臺,對推動中國在物聯網關鍵技術研發、應用示范推廣、產業協調發展和政策環境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成效。中國物聯網行業規模保持高速增長,隨著物聯網信息處理和應用服務等產業的發展,中國物聯網行業規模從2013年的4896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6萬億元。
物聯網芯片應用廣泛
物聯網芯片作為驅動傳統終端升級為物聯網終端的核心元器件之一,得到業界高度重視,從低復雜度到高性能計算控制芯片,從短距離通信到長距離通信芯片,各種類別芯片大量供應商參與的格局已經形成,傳統芯片巨頭也將物聯網作為未來重要發力領域之一。
物聯網芯片發展迅速
隨著近幾年來中國物聯網的發展,物聯網技術的快速普及正在深刻影響著家居、工業、醫療、交通等眾多應用層領域,并帶動了物聯網芯片的需求。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芯片行業銷售收入為7562億元,同比增長15.80%。預測到2020年底,中國芯片行業累計銷售額為9307億元,同比增長23.10%,進入2020年以來,華為受美限制事件持續發酵,在一定程度上推動了國產自主芯片業的發展,雖然從短期來看,這情況非常困難,但長期來看整體行業景氣度提升,芯片產業也將繼續保持高速發展。
物聯網芯片市場競爭格局:力圖沖破外資壟斷
物聯設備芯片具有廣覆蓋、大連接、低功耗、低成本等特點,完美切合下游實際應用需求,成為物聯設備產業的關鍵通信技術。物聯網芯片技術的開發,對于推進智能制造、智能農業、智能交通、智慧醫療、智能環保等都有著非常大的作用,因此,在國內芯片廠商技術實力難以支撐物聯網快速發展的需求,芯片技術的需求也極為迫切,急需技術突破創新來打破國外廠商的壟斷地位。
華為從2014年開始投入物聯網芯片研發。2016年9月份,華為首次推出物聯網商用芯片,同時也是業內第一款正式商用的物聯網芯片。目前華為海思半導體的設計工藝和技術水平已逐漸追趕上國外先進企業,全球主要生產物聯設備芯片產生包括華為海思、高通、中興、RDA、英特爾等企業。
國內芯片市場主要源于進口,主要提供廠商有恩智浦、三星電子等,其中荷蘭的恩智浦在安全芯片領域實力較強,恩智浦在控制芯片與安全芯片領域的全球市場占有率分別達到了75%與55%左右。國內芯片制造廠商有國民技術、大唐電信、長電科技、順絡電子等。
物聯網芯片前景廣闊
數年來,芯片一直制約著中國電子產業的發展,為了沖破這個瓶頸,幾代人不懈努力,力求擺脫“洋芯片”的制約。國務院公布的《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中明確將芯片產業作為核心基礎性產業,從政策顯示積極的引導作用。作為具有萬億級市場規模的物聯網行業上游,芯片產業面臨巨大的需求,前景廣闊,預計在2026年物聯網芯片需求將將達到1360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