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2月28日,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多角度偏振成像儀在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遙感總體部完成交付驗收,該成像儀由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安徽光學精密機械研究所研制。
陸地生態系統碳監測衛星是我國第一顆主要服務于林業行業的衛星,于2017年獲國家批復立項。該衛星能夠快速獲取森林高度信息,反演森林蓄積量和生物量,將為我國森林資源監測提供新的技術手段。
多角度偏振成像儀可獲取全球大氣氣溶膠和云的光學及物理參數遙感數據產品,包括氣溶膠光學厚度、粒子尺寸分布、折射指數、單次散射反照率、粒子形狀等,以及云粒子尺寸分布、云相態、云光學厚度等,可實現同衛星平臺其他光學載荷的高精度大氣校正,同時可提供氣溶膠強迫輻射效應研究所需的大氣參數觀測數據,支持全球氣候變化研究。
本次交付的多角度偏振成像儀在優化以往同類產品指標基礎上,增加了“在軌云判功能”。研制團隊將多角度偏振成像儀提供的多角度、多光譜輻射信息作為在軌云判別的數據來源,開展快速云判算法研究和在軌云判軟件研制。該軟件將裝載于多角度偏振成像儀信息處理箱,提供在軌云判數據發送給衛星數管分系統,作為控制激光雷達等光學載荷開關機的依據。由于激光雷達的壽命與工作次數相關,該技術能夠減少受云污染的數據量,延長激光雷達的在軌使用壽命。
自2015年方案論證開始,安光所完成了多角度偏振成像儀初樣產品和正樣產品研制。團隊克服了時間周期緊、星上計算資源有限等困難,完成“在軌云判功能”相關工作,保障了正樣產品的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