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人們對天空、宇宙充滿了無盡的遐想。人類從來沒有停止對星空的仰望與探索,隨著科技的發(fā)展,人們逐漸掙脫空間束縛,能一窺太空面貌,甚至是踏上月球。2020年11月24日,我國嫦娥五號成功發(fā)射,也標志這我國在天文學領域再次向前邁出了一大步。
為了探索太空,進一步解開宇宙的神秘面紗,我國還在繼續(xù)努力,計劃建造平方公里陣列射電望遠鏡(SKA)。據了解,SKA將是人類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射電望遠鏡,同時也是一部超越國界的全球大科學裝置,孕育重大科學發(fā)現和突破。
按照計劃,SKA第一階段(SKA1)將于 2021 年啟動建設。SKA專項的總體指導思想是,緊密圍繞國際SKA望遠鏡總體科學目標和任務規(guī)劃,快速提升我國射電天文科學研究水平,推動我國射電天文學研究與國際接軌,同時,在SKA研發(fā)設計和工程建設中牽引帶動相關技術的發(fā)展。為此,我國批準科技部設立SKA專項。
2020 年,SKA專項國撥經費總概算 3.03 億元,擬支持SKA重點科學方向下7個定向委托項目,包括宇宙再電離探測的觀測數據處理、面向宇宙再電離探測的低頻實驗與觀測、低頻射電干涉陣列的高精度校準方法、宇宙再電離理論與數值模擬、脈沖星測時和檢驗引力理論、SKA 脈沖星搜尋預研、脈沖星理論研究支撐等項目。
宇宙黎明和再電離探測
|
宇宙再電離探測的觀測數據處理
|
面向宇宙再電離探測的低頻實驗與觀測
|
低頻射電干涉陣列的高精度校準方法
|
宇宙再電離理論與數值模擬
|
脈沖星搜尋、測時和引力檢驗
|
脈沖星測時和檢驗引力理論
|
SKA 脈沖星搜尋預研
|
脈沖星理論研究支撐
|
SKA 專項實施的基礎是中國 SKA“2+1”科學發(fā)展戰(zhàn)略,即選定“利用中性氫探測宇宙黎明和再電離、通過脈沖星探測引力波及精確檢驗廣義相對論”為重點科學方向,“中性氫巡天宇宙學”“暫現源探測”等 8 個其他優(yōu)勢領域為特色科學方向,集中精力投入科學隊伍建設,實現科學上從跟跑到并跑,力爭在個別領域實現領跑,取得SKA的第一科學發(fā)現。相信在大額經費的投入下以及科研人員的不懈努力下,我國能在SKA及其相關領域取得豐碩的科研果實,并為我國天文科學的發(fā)展做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