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智能化設備的應用,我國火災傷亡人數持續降低,2019年全年共接報火災23.3萬起,亡1335人,傷837人,同比去年分別下降了4%、8.7%、0.8%。從火災發生地來看,目前商業場所、賓館飯店發生概率較高,在總數量的2.6%、2.5%。而從建筑類別來看,由于近幾年我國高層建筑面積不斷擴大,而過高的樓層給火災防控增加難度,因此煙感探測器的發展潛力較大。
煙霧探測器也被稱為感煙式火災探測器、煙感探測器、感煙探測器、煙感探頭和煙感傳感器,主要應用于消防系統,在安防系統建設中也有應用。它是一種典型的由太空消防措施轉為民用的設備。煙霧探測器主要是通過監測煙霧的濃度來實現火災防范的,煙霧探測器內部采用離子式煙霧傳感,離子式煙霧傳感器是一種技術先進,工作穩定可靠的傳感器,被廣泛運用到各種消防報警系統中,性能遠優于氣敏電阻類的火災報警器。
近年來,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煙霧探測器運用移動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無線通訊等先進技術,形成了智能煙霧探測器,其通過將消防物聯網設備統一聯網,實現對火災、煙霧、消防水、可燃氣體和用電安全24小時的不間斷監測預警。智能煙感探測器的有效利用,能夠有效的降低火災傷亡的影響,對于預防家庭火災,減少火災損失具有現實意義,已成為預防火災的重要手段。
業內分析人士表示,在互聯網的普及下,我國眾多領域進入智能化,火災防范也逐漸趨于智能,智能煙感探測器行業發展前景較好。我國居民火災防范意識較低,因此智能煙感探測器產品市場普及率較低,行業發展潛力巨大。在產品方面,我國智能煙感探測器產品基本能夠達到國際水平,但在高端領域仍需要依賴進口,未來國產替代仍有一定空間。
另外,小編了解到,傳統煙感報警器:主要有有線型和獨立型煙感設備,有線型煙感需要安裝布線與其它消防設備實現聯動,獨立型煙感主要應用于小場所。而智能煙感:智能煙感也是無線型煙感,主要演變在傳統煙感基礎上集成了無線傳輸模塊,通過Lora,運營商2G/NB-IoT網絡連接報警系統和云平臺,報警信息能及時傳遞給業主和消防部門,實現消防報警智能化。
有效降低火災影響,智能煙霧探測器助力防火,發展前景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