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的今天,企業對技術人才的需求越來越迫切。然而,當前我國企業一線生產技術人員,特別是中技術人才嚴重短缺卻是不爭的事實,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企業的快速發展,減弱了企業參與市場的競爭力,令人擔憂。
長期以來,我國
制造業體量巨大但缺乏核心技術,長期處于產業鏈條的末端。為此,我國大力推進傳統
制造業轉型升級,向高質量發展,但是卻面臨“設備易得,技工難求”的尷尬局面。
縱觀世界工業強國,都是技工大國。據統計,在日本整個產業工人隊伍中,技工占比40%,德國的這個數字達50%。反觀我國,這一比例僅為5%,全國技工缺口近1000萬人。
因此,我國制定了《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
科技獎勵制度是黨和國家為激勵自主創新、激發人才活力、營造良好創新環境采取的重要舉措,是我國長期堅持的一項重要制度,對于促進科技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加快建設創新型國家和世界科技強國具有重要意義。
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將深化科技獎勵制度改革的有關舉措以及科技獎勵實踐中探索的做法和經驗上升為法律規范,進一步完善科技獎勵制度,同時解決實踐中出現的一些新情況、新問題,調動廣大科技工作者積極性和創造性,深入推進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有必要修訂現行條例。
據悉,修訂后的《國家科學技術獎勵條例》(以下簡稱《條例》),自2020年12月1日起施行。
除此之外,2018年我國還發布了《關于提高技術工人待遇的意見》,致力于提高制造行業工人的待遇,試行高技能領軍人才年薪制和股權期權激勵,提高技術工人的社會形象和經濟地位。同時在一些儀器儀表企業中,建立了技能人才晉升通道,極大的調動了員工的積極性。根據2018年的平均工資增速顯示,制造行業中技術人員的增幅是大的。未來,高技能人才將得到越來越多的尊重。
人才是企業和行業發展的重要根基。此次《方案》的出臺充分顯示了國家對高技能人才的重視,有利于全面提升儀器儀表行業勞動者就業能力,緩解技能人才短缺的矛盾、提高就業質量,同時對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推動制造強國建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可以看出,阻止人才流失,國家一直在行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