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實驗原理
細胞破碎后,染色體DNA和質粒DNA均被釋放出來,但兩者變性與復性所依賴的溶液pH值不同。在pH值高達12.0的堿性溶液中,染色體DNA氫鍵斷裂,雙螺旋結構解開而變性;共價閉合環狀質粒DNA的大部分氫鍵斷裂,但兩條互補鏈不完全分離。當用pH值4.6的KAc(或NaAc)高鹽溶液調節堿性溶液至中性時,變性的質粒DNA可恢復原來的共價閉合環狀超螺旋結構而溶解于溶液中;但染色體DNA不能復性,而是與不穩定的大分子RNA、蛋白質-SDS復合物等一起形成纏連的、可見的白色絮狀沉淀。這種沉淀通過離心,與復性的溶于溶液的質粒DNA分離。溶于上清的質粒DNA,可用無水乙醇和鹽溶液,減少DNA分子之間的同性電荷相斥力,使之凝聚而形成沉淀。由于DNA與RNA性質類似,乙醇沉淀DNA的同時,也伴隨著RNA沉淀,可利用RNase A將RNA降解。質粒DNA溶液中的RNase A以及一些可溶性蛋白,可通過酚/氯fang抽提除去,最后獲得純度較高的質粒DNA。
簡言之:在細胞破碎后,染色體DNA和質粒DNA 釋放到溶液中,當PH為12時,DNA的氫鍵斷開,由于質粒DNA為環狀結構,所以兩條鏈沒有分離,而染色體DNA兩條鏈完全分開,氫鍵斷開而分離。當PH值恢復到中性時,質粒DNA恢復原來的共價閉合環狀超螺旋結構而溶解于溶液中-------------除去染色體DNA、大分子RNA和蛋白質-SDS復合物纏連成白色絮狀沉淀,離心分離。
加入乙醇后,上清質粒DNA凝聚成沉淀,會有RNA存在,加入RNA酶,使RNA降解。---------------去除RNA分子。
二、實驗儀器
微量取液器(20、200、1000微升)、臺式高速離心機、恒溫震蕩搖床、高速蒸汽消毒器(滅菌鍋)、渦旋震蕩器、電泳儀、瓊脂糖平板電泳裝置和恒溫水浴鍋等。
三、實驗步驟
堿變性法提取質粒DNA一般包括三個基本步驟:培養細菌細胞以擴增質粒;收集和裂解細胞;分離和純化質粒DNA。
①細菌的培養和收集
將含有質粒pBS的DH5α菌種接種在LB固體培養基(含50μg/ml Amp)中, 37℃培養12-24小時。用無菌牙簽挑取單菌落接種到5ml LB液體培養基(含50μg/ml Amp)中,37℃振蕩培養約12小時至對數生長后期。 (培養箱、搖床)
②質粒DNA少量快速提取
1、取1.5ml培養液倒入1.5ml eppendorf管中,4℃下12000g離心30秒。(移液器、離心機)
2、棄上清,將管倒置于衛生紙上數分鐘,使液體流盡。
3、菌體沉淀重懸浮于100μl溶液Ⅰ中(需劇烈振蕩),室溫下放置5-10分鐘。(移液器)
4、加入新配制的溶液Ⅱ200μl, 蓋緊管口,快速溫和顛倒eppendorf管數次,以混勻內容物(千萬不要振蕩),冰浴5分鐘。(移液器)
5、加入150μl預冷的溶液Ⅲ,蓋緊管口,并倒置離心管,溫和振蕩10秒,使沉淀混勻,冰浴中5-10分鐘,4℃下12000g離心5-10分鐘。 (移液器、離心機)
6、上清液移入干凈eppendorf管中,加入等體積的酚/氯fang(1:1),振蕩混勻,4℃下12000g離心5分鐘。
7、將水相移入干凈eppendorf管中,加入2倍體積的無水乙醇,振蕩混勻后置于-20℃冰箱中20分鐘,然后4℃下12000g離心10分鐘。 (冰箱、離心機)
8、棄上清,將管口敞開倒置于衛生紙上使所有液體流出,加入1ml 70%乙醇洗沉淀一次,4℃下12000g離心5-10分鐘。
9、吸除上清液,將管倒置于衛生紙上使液體流盡,真空干燥10分鐘或室溫干燥。
10、將沉淀溶于20μl TE緩沖液(pH8.0,含20μg /ml RNaseA)中,儲于-20℃冰箱中。
* 溶液一:重懸菌體,提供緩沖環境。
溶液二:氫氧化鈉和SDS裂解菌體細胞壁、在細胞膜上穿孔,釋放細胞內的質粒。
溶液三:中和氫氧化鈉、SDS中的鈉被鉀替換,吸附菌體產生沉淀。
③DNA鑒定
實驗儀器
恒溫振蕩培養箱,高速冷凍離心機,旋渦振蕩器,水浴鍋,1.5mL離心管,50mL離心管,不同型號的吸頭,微量移液器,微波爐,電泳儀,制膠槽,電泳槽,梳子,錐形瓶,電子天平,手套,紫外燈,Eppendorf管等。
DNA純度檢測
(1) 取40mLTAE(1×)于300mL錐形瓶中,加入0.4g瓊脂糖,放入微 波爐內使其熔化,60℃時倒入準備好的制膠槽中。(微波爐、制膠槽、梳子)
(2) 取5.0μl純化DNA加入1.0μl上樣緩沖液,混合,進行點樣。(移液器、電泳儀)
(3) 點樣完畢后,100V,200mA條件下電泳30min。
(4) 電泳完畢后,進行EB染色,用凝膠成像儀拍照,得到實驗結果。(凝膠成像系統)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