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五”期間,中國環境產業將迎來新的機遇,全球最大的環境市場就在中國。
——威立雅中國區副總裁、董事總經理黃曉軍
受益于國家生態環保治理力度不斷加大,作為戰略新興產業的環保產業,市場空間加速釋放,“國民經濟新支柱”地位日益鞏固。
無論從國家政策扶持角度,還是行業市場情況,對我國環保產業作出積極的預估和判斷,并不是盲目樂觀。
口說無憑,咱們數據說話。
2018年,環保產業營收為1.6萬億左右,相較于2017年增長超過18%;2019年,環保產業營收約為1.78萬億,比2018年增長了11.3%,遠高于同期國民經濟增長速度。
生態環境部科技與財務司、中國環境保護產業協會聯合發布的《中國環保產業發展狀況報告(2020)》預測:
2020年環保產業營業收入規模大約在1.6萬億元至2萬億元之間,2021年我國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總額有望超過2萬億元,到2025年有望突破3萬億元。
環保企業,同樣如沐春風。
不久前,由全國工商聯環境商會發布的“2020中國環境企業50強”榜單中,A股上市公司36家,H股上市公司9家,在新加坡上市公司1家,非上市公司4家。從數據看,有9家公司營收過百億;13家企業營收在50億元至100億元之間,較上年增加4家。
生態環境部公開的數據顯示,2019年列入統計的11229家企業,環保產業營業收入總額達9864億元,同比增長13.5%,從業人員數量近70萬人。
高層強音,定調行業風向。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趙英民表示,綠色節能環保產業是戰略新興產業,大力發展環保產業,也是我們統籌經濟高質量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平保護的重要舉措。
生態環境部副部長莊國泰指出:
“十四五”期間,生態環境部將從多方面著力推動環保產業發展,包括加大資金投入,強化資金引導;完善生態環境標準體系,拓寬環保產業的市場;會同有關部門出臺和落實生態環境保護相關的財稅、價格、金融、貿易等優惠扶持政策,積極支持環保企業的發展;積極開展環境服務模式的創新,提升環境服務的水平。
總結一下,風景這邊大好。
眼下,污染防治攻堅戰取得了階段性勝利,但這只是一個新的起點,新發展階段的藍圖已躍然紙上。
大氣、水、土壤和新型污染物的治理在全國范圍內推廣;碳排放達峰行動啟動;生態保護修復的減污增容目標……
在新的發展格局和經濟大背景下,環保產業的高質量發展將迎來“大好時光”,再一次站上新的風口。
而你,準備好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