儀器設備是很多企業初創、研發、生產、檢測等環節不可缺少的資源。大型科學儀器是突破科學前沿、解決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重大科技問題的技術基礎和重要手段。
據悉,科研設施與儀器是推動技術創新、促進科技進步的基礎保證。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對科研儀器設備、尤其是高端大型儀器設備的需求將越來越大,單采購一臺科研儀器設備動輒幾十萬元、數百萬元,使用頻率卻參差不齊,巨額的設備投入和維護經費與實際使用效率相比存在巨大反差。
此外,在大型科研儀器設備維護修理范疇,一向存在部分儀器供貨商在銷售和售后服務方面嚴重獨占的問題。去年,北京大學核磁共振中心曾向全國幾十家核磁用戶和儀器供貨商宣布一份聲明——該中心宣布停止與相關儀器供貨商我國區的事務往來,指出該供貨商大幅提高售后服務費用和零配件價格,而且遭此對待的不止北大一家。面臨這樣層不出窮,但短時間又難以撼動的獨占問題,能怎么做呢?科研儀器設備維護修理范疇的壟斷局勢該如何打破
業內專家建議,對部分在科研儀器職業影響惡劣、涉嫌濫用商場分配位置的儀器供貨商,咱們應該展開反獨占調查。還應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加強科研儀器范疇反獨占和采購人維護立法。一起很重要的一點是建立科研儀器設備修理商場開放制度,允許和鼓舞第三方企業進入修理商場。
儀器供貨商應向第三方公開修理信息,開放零部件銷售;應禁止供貨商在供貨合同或維護合同中設置排他性條款。 對科研儀器這種應用范疇窄、專業性極強的產品,建議由同范疇主要采購人組成專門的價格洽談小組。小組可以按照公平合理準則與具有商場分配位置的供貨商洽談,確定合理的修理維保價格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