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24日,生態環境部發布《關于同意建設國家環境保護土壤健康診斷與綠色修復重點實驗室的函》。
依托單位:華中農業大學、湖北省環境科學研究院
重點實驗室建設任務:
面向我國土壤生態環境風險防控和修復治理的實際需求,開展我國土壤健康指標體系、土壤特征元素全生命周期的生態效應、退化土壤綠色修復技術、土壤健康管理與安全利用等研究,為我國土壤健康管理與安全利用提供科技支撐;并以重點實驗室為學術交流與合作平臺,培養創新型骨干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構建我國土壤健康診斷與綠色修復的科學研究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
建設期:2年
細數一下,自2020年以來,還有其他4個實驗室建設項目獲得了生態環境部批準。
1、國家環境保護新型污染物環境健康影響評價重點實驗室
依托單位:上海市環境科學研究院、上海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
重點實驗室建設任務:
針對我國新型污染物環境與健康管理需要,開展我國新型污染物的檢測與識別技術、生物毒性與生態風險、人體暴露特征與健康效應、削減與預警技術和健康風險干預策略等研究,為新型污染物環境健康風險管理提供科技支撐。并以重點實驗室為學術交流與合作平臺,培養創新型骨干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構建我國新型污染物環境健康影響評價的研究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
建設期:2年
2、國家環境保護海洋生態環境整治修復重點實驗室
依托單位:國家海洋環境監測中心
重點實驗室建設任務:
面向國家海洋生態文明建設,開展海洋資源開發生態環境響應與效應、海洋生態環境整治修復技術、海洋生態環境空間規劃與環境經濟政策制度研究,為提高海洋生態環境治理水平、推進海洋生態環境綜合管理提供科技支撐。同時,以重點實驗室為學術交流與合作平臺,培養創新型骨干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打造我國海洋生態環境保護與整治修復的研究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
建設期:2年
3、國家環境保護危險廢物鑒別與風險控制重點實驗室
依托單位:中國環境科學研究院
重點實驗室建設任務:
面向國家生態環境精細化管理需求,開展危險廢物污染特性與鑒別檢測技術、危險廢物環境效應與風險評估技術、危險廢物處置利用與風險控制技術研究,為提升我國危險廢物的監管能力、處置能力和風險防范能力提供科技支撐。同時,以重點實驗室為學術交流與合作平臺,培養創新型骨干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打造我國危險廢物鑒別管理與風險控制的研究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
建設期:2年
4、國家環境保護食品鏈污染防治重點實驗室
依托單位:北京工商大學
重點實驗室建設任務:
面向國家生態環境精細化管理需求,開展污染物在食品鏈中的賦存特征和遷移轉化規律、食品生產與加工過程污染物的排放特征和環境風險、食品鏈污染控制和綜合治理關鍵技術、食品鏈全過程污染防治策略與智能化管控平臺研究,提高我國食品鏈污染控制和綜合治理及智能化管理水平。同時,以重點實驗室為學術交流與合作平臺,培養創新型骨干人才和青年拔尖人才,打造我國食品鏈污染防治的研究平臺和人才培養基地。
建設期:2年
另外,還有一個“國家環境保護放射性與環境風險控制工程技術中心”。
依托單位:生態環境部核與輻射安全中心
主要任務:
圍繞我國放射性與環境風險控制領域技術研發和安全監管的戰略需求,以防范化解核與輻射安全風險為目標,開展放射性廢物處理處置、流出物監測、環境風險防控等方面的關鍵共性技術研發、驗證和工程轉化應用。借助國家核與輻射安全監管技術研發基地平臺優勢,整合本領域管理、技術、信息等資源,促進政產學研用一體化發展。承擔放射性與環境風險控制相關政策、法規、標準、規范的制修訂,提升安全監管能力,推動核與輻射安全管理體系的不斷完善。
建設期:不超過3年
同時,在2019年10月進行驗收的國家環境保護城市生態環境模擬與保護重點實驗室正式公開結果——通過驗收。
該實驗室項目依托單位為生態環境部華南環境科學研究所,驗收結果認為其完成了確定任務,“在摸索城市生態環境質量變化規律、揭示城市生態系統演變機理、探索城市生態調控途徑和手段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