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餐飲行業競爭愈發激烈,各大型餐飲企業除了在實體店下足功夫,在外賣、新零售領域也是不斷謀求突破。近日,海底撈面向零售市場展開新一輪布局,一家名為“海底撈外送食材自提站”的門店在北京已開設近一個月,從火鍋食材到半成品菜品、自熱火鍋等一應俱全。預處理食品成為市場新寵,除了得益于消費者的選擇,也是中央廚房模式在餐飲業的有效應用。
據悉,今年受到特殊事件的影響,海底撈八月披露的報告顯示,今年上半年海底撈實體店收入較上一年下降近19%,總額為91.51億元;但另一方面,海底撈外賣模塊收入較上一年增長卻高達123.7%。消費市場趨于在家消費的轉變,顯然為餐飲業的下一步發展指出了明確方向。
實際上,在互聯網日新月異的發展中,餐飲業也早就開始突破傳統銷售模式,不斷開發線上消費市場,從外賣到自熱食品到半成品供應,規模化、集約化是餐飲企業面對市場需求的積極嘗試與轉變。
對于當下的消費者來說,快節奏的生活方式使其對于餐飲的需求也轉向便捷、健康、安全、高品質,以大型供應鏈為餐飲企業的擴張提供保障是重要趨勢。
中央廚房利用成套的蔬菜清洗切割設備、肉類加工設備、加熱調理設備、打包機等自動化處理設備,能夠高效完成食材入庫后的清洗、分裝、炒制、打包、保鮮等環節。在以
機械設備為主的中央廚房中,以流水線生產打通后廚加工緩慢與市場高需求間的壁壘,人工的參與程度減少,既是提高食品安全與生產效率,也有效降低了人力成本。
同時,由于中央廚房一般處理的食材量相對比較龐大,在食品保鮮環節也配置有相應的大型冷藏柜、平冷操作臺,能夠對快速處理后的半成品一類的產品進行冷藏儲存,通過各個門店的需要再發往不同線下零售店,能夠極大提升食品的保鮮程度,減少食材浪費。
據了解,我國一些大型的餐飲企業基本都開始利用了中央廚房模式,我們所熟知的海底撈、外婆家、西貝筱面村等都搭建了中央廚房,通過高效、規模化的加工處理為銷售渠道輸送源源不斷的各種類別產品。
此外,對于普通的餐飲業來說,后廚的衛生問題向來也是一大通病,但借助于中央廚房的餐具清洗機、烘干機、自動排渣系統等一系列清洗消毒設備,能夠及時有效的對后廚中的餐具、食品殘余物等進行處理,提升整體衛生。
消費市場的轉變是餐飲市場謀篇布局的新戰場,搭建起以中央廚房為主的食品加工渠道是基于消費者需要的有效手段,通過高效的加工處理設備,能更好的提供高品質、集約化、統一化的餐食,助力市場進一步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