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需要確保使用正確鋼號。但是僅依靠牌號會存在風險,因為即使在同一個牌號內,精確成分也存在足夠差異,從而導致焊接完整性問題。為此,必須單獨測量每個部件的精確成分,才能完全理解部件的性質。
這便是碳當量概念的由來。通過碳當量,可獲得詳細的材料成分,并將這些信息轉化為有用信息,以用于評價材料的可焊性。
當不僅僅將碳用作合金元素時,等效碳含量的概念可用于含鐵材料,通常為鋼和鑄鐵,以確定合金的各種性質。
眾所周知,鐵或鋼中的碳含量會影響其強度和脆度,以及材料的加工和焊接方式。然而,碳不是唯一的合金元素,其他元素對材料性質也有貢獻。
難題在于,需考慮每個元素的影響以及其如何單獨與所有其他元素相互作用。因此,轉而使用碳當量概念,采用一個公式將所有的合金元素“轉換”成碳當量百分比。該想法是將除碳之外的合金元素的百分比轉換成碳當量百分比,因為與其他鐵-合金相相比,鐵-碳相更容易被理解。該單一數值隨后可被用于評價性質,如下表所示的可焊性:
碳當量(CE) | 可焊性 |
高達 0.35 | 極好 |
0.36–0.40 | 很好 |
0.41–0.45 | 良好 |
0.46–0.50 | 一般 |
超過 0.50 | 不良 |
從表中可以看出,CE數值越大,可焊性越差。如此說來,如何得出這個數值?以下便是碳當量方程的由來:
上文展示了五個方程;實際上,需使用與鋼種非常匹配的方程。
可發現每個方程使用已測量的碳百分比的情況,隨后加上其他元素的修正百分比。例如,出現在第一個方程中的(錳%/6)使用錳百分比,但將其除以6,從而縮小其效應。
在一定時間段內,創建新方程,以提高不同鋼種的精度,如低碳鋼。此外,還可將此等方程擴展至估算鋼的氫裂易感性。
國際焊接學會所采用的第一個方程更常用。但是,如果分析低碳鋼,則PCM和CEM表達式更合適。然而,第二個PCM方程被用于管線制造中所使用的現代鋼,其中碳含量通常小于0.11%(重量百分比)。
為了確定管線的可焊性,需要測量PCM方程中的元素:
碳、硅、鉻、銅、鎳、鉬、釩和硼。
可能還需要測量磷和硫以進行更全面的分析。如果需要識別雙相鋼,則需要測量氮。
為實現CE計算結果,日立的火花OES儀器系列能測量相關必要元素,進行仔細計算,并提供CE編號。
聯系日立,與其討論適合您的具體方程,并為您安排樣機演示。
標簽:
相關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