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技術 > 設備選型 > 正文

碳當量基本原理用于預測鋼性質

作者: 2020年11月20日 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修復天然氣或輸油管線時,需要確保新焊縫絕對牢固。在基本層面上,焊縫的完整性依賴于兩段管道完全兼容。如果兩段管道的性質不同,或在焊接過程期間變脆,焊接將會失敗,從而帶來潛在的災難性后果。因此,需要確保使
 修復天然氣或輸油管線時,需要確保新焊縫絕對牢固。在基本層面上,焊縫的完整性依賴于兩段管道完全兼容。如果兩段管道的性質不同,或在焊接過程期間變脆,焊接將會失敗,從而帶來潛在的災難性后果。

因此,需要確保使用正確鋼號。但是僅依靠牌號會存在風險,因為即使在同一個牌號內,精確成分也存在足夠差異,從而導致焊接完整性問題。為此,必須單獨測量每個部件的精確成分,才能完全理解部件的性質。

這便是碳當量概念的由來。通過碳當量,可獲得詳細的材料成分,并將這些信息轉化為有用信息,以用于評價材料的可焊性。

Carbon Equivalent fundamentals for predicting steel properties

 

碳當量對于預測鋼性質至關重要

當不僅僅將碳用作合金元素時,等效碳含量的概念可用于含鐵材料,通常為鋼和鑄鐵,以確定合金的各種性質。

眾所周知,鐵或鋼中的碳含量會影響其強度和脆度,以及材料的加工和焊接方式。然而,碳不是唯一的合金元素,其他元素對材料性質也有貢獻。

難題在于,需考慮每個元素的影響以及其如何單獨與所有其他元素相互作用。因此,轉而使用碳當量概念,采用一個公式將所有的合金元素“轉換”成碳當量百分比。該想法是將除碳之外的合金元素的百分比轉換成碳當量百分比,因為與其他鐵-合金相相比,鐵-碳相更容易被理解。該單一數值隨后可被用于評價性質,如下表所示的可焊性:

碳當量(CE) 可焊性

高達 0.35

極好

0.36–0.40

很好

0.41–0.45

良好

0.46–0.50

一般

超過 0.50

不良

 

從表中可以看出,CE數值越大,可焊性越差。如此說來,如何得出這個數值?以下便是碳當量方程的由來:

  1. 國際焊接學會(IIW)CE:
    CE = (%C)+((%Mn)/6)+(((%Cr)+(%Mo)+(%V))/5)+(((%Cu)+(%Ni))/15)
     
  2. 日本焊接學會PCM:
    PCM = (%C)+((%Si)/30)+(((%Cr)+(%Cu)+(%Cr))/20)+((%Ni)/60)+((%Mo)/15)+((%V)/10)+((%B)*5)
     
  3. Düren CEM:
    CEM = (%C)+((%Si)/25)+(((%Mn)+(%Cu))/20)+(((%Cr)+(%V))/10)+((%Mo)/15) +((%Ni)/40)
     
  4. Thyssen CET:
    CET = (%C)+(((%Mn)+(%Mo))/10)+(((%Cr)+(%Cu))/20)+((%Ni)/40)
     
  5. EN 10025-1 CEV:
    CEV = (%C)+((%Mn)/6)+(((%Cu)+(%Ni))/15)+(((%Cr)+(%Mo)+(%V))/5)

上文展示了五個方程;實際上,需使用與鋼種非常匹配的方程。

可發現每個方程使用已測量的碳百分比的情況,隨后加上其他元素的修正百分比。例如,出現在第一個方程中的(錳%/6)使用錳百分比,但將其除以6,從而縮小其效應。

為什么有多個方程?

在一定時間段內,創建新方程,以提高不同鋼種的精度,如低碳鋼。此外,還可將此等方程擴展至估算鋼的氫裂易感性。

應該選擇哪個方程?

國際焊接學會所采用的第一個方程更常用。但是,如果分析低碳鋼,則PCM和CEM表達式更合適。然而,第二個PCM方程被用于管線制造中所使用的現代鋼,其中碳含量通常小于0.11%(重量百分比)。

實際上需要在管道中測量什么?

為了確定管線的可焊性,需要測量PCM方程中的元素:

碳、硅、鉻、銅、鎳、鉬、釩和硼。

可能還需要測量磷和硫以進行更全面的分析。如果需要識別雙相鋼,則需要測量氮。

使CE計算變得容易

為實現CE計算結果,日立的火花OES儀器系列能測量相關必要元素,進行仔細計算,并提供CE編號。

聯系日立,與其討論適合您的具體方程,并為您安排樣機演示。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