節糧減損是提高糧食安全保障水平的重要舉措。近日,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出《關于創新舉措加大力度進一步做好節糧減損工作的通知》,要求全面推廣糧食儲藏、物流、加工等領域節糧減損技術和
裝備的研究開發,實現全鏈條節糧,助力節糧減損。全國各地省(市、縣)相關部門、有關協會等積極響應號召,進一步提高節糧減損,反對糧食浪費工作實效。
全鏈條推進節糧減損工作
為切實抓好糧食流通和消費各環節的節糧減損,著力推進節糧減損反對糧食浪費,全力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沭陽縣發改局全鏈條協同推進節糧減損工作。其中包括提高服務能力,促進“優糧優儲”;利用“科技興糧”,促進“優糧優加”等。
據了解,該縣加快建設綠色低溫倉儲設施,推廣應用節糧減損提質增效新技術等,并加強“智慧糧庫”建設,提升科學儲糧減損能力。另外,還將加快淘汰高耗能、高污染的落后產能和工藝設備,推廣糧食適度加工技術成果,推進低溫升、立式等碾米設備等。目前,該縣已有四家民營糧食加工企業加快陳舊設備升級改造,改造后,產能提升66%,選凈率達99%以上。
多環節堵住糧食“浪費點”
湖南秋收已接近尾聲,萬頃良田、顆粒歸倉,為端牢“中國飯碗”增添了信心和底氣。但糧食安全不只是“種”出來的,還需要積極節糧減損。據悉,該省從糧食產后處理、加工、宣傳等多方面進行著手,促進節糧減損,反對糧食浪費。據悉,一企業糧食清理生產線,對糧食進行集中清雜、控水、自動轉運等,有效地在前端減損了糧食損耗。
在儲糧環節,建造現代化糧倉、科技儲糧,通過維持適宜的溫度和濕度,能夠保持糧食新鮮度,延緩陳化,糧食質量更有保障。對糧食加工環節,有企業加大節糧技術改造升級力度,提高成品糧轉化率和副產品綜合利用率,多環節系統化節糧減損。
碾磨技術減少加工損耗和營養損失
通常大米經歷多次拋光后,才能成為“精、細、白”的精米,但每次拋光都會增加損耗。與此同時,過度加工還會損失許多營養物質,并且破壞亞糊粉層造成口感品質下降。為傳播“適度加工”理念,推動中國優質糧油發展,在日前某儀式上,中國糧油學會發布了《稻米營養減損加工與美味白皮書》,進一步推動我國稻米加工方式的轉型升級。
據說,企業此次推出的大米,主要采用9%黃金碾磨技術,不但鎖住了稻米原本味道,而且減少無謂的加工耗損。更重要的是,該技術保留了大米原生美味層的稻米加工工藝,只碾磨到原米的9%,能夠同時滿足消費者對營養和口感的雙重需求。
小編結語:其實,我國糧食不僅僅從產后處理、儲存、加工,還有運輸、消費,各個環節都存在著一定的“跑冒滴漏”,如何堵住這些環節的“浪費點”,在節糧減損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此外,還要進一步提高公眾對節糧減損的認知度和參與度,大力宣傳節約光榮、浪費可恥的思想觀念,努力營造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社會風氣,齊心協力,共同端好“中國飯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