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譜技術是現代分析技術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隨著食品、環境安全問題的日益加劇,醫藥和生物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光譜技術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分子光譜作為光譜細分行業,得益于政策利好與技術創新的雙重驅動,以及環境、食品安全、國家安全等方面的需求驅使,在近些年發展十分迅速。為推動我國分子光譜技術進一步發展,2020年10月30日-11月2日,第21屆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在成都世外桃源酒店隆重舉辦。
大會現場
作為國內光譜學領域高水平的學術會議,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是展示我國在光譜及相關領域所取得的新研究進展及成果的重要窗口。本屆大會由中國光學學會和中國化學會主辦,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承辦,大會將秉承前20屆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之宗旨,以期形成自由研討的學術氛圍,讓光譜相關或相近的思想撞擊出火花,期待顛覆性創新創造力泉涌。
為了使更多的光譜同仁及從事分子光譜研究的專家、學生能夠了解會議內容,為質譜屆同仁搭建更為高效便利的交流平臺,組委會還大會對開幕式、大會報告及部分主旨報告進行網絡直播,未到現場者可通過網絡直播了解現場動態。
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主任 呂弋教授
本屆大會由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主任呂弋教授主持。呂弋教授首先對大會和與會嘉賓作了簡要介紹,并表示全國分子光譜學學術會議將全力展示我國在光譜及相關領域取得的新成果和新基站,增進廣大光譜科學工作者及支持光譜事業人們時間的交流與合作,促進我國光譜事業的發展。
中國光學學會光譜專業委員會主任 謝孟峽教授
中國光學學會光譜專業委員會主任謝孟峽教授為大會致辭。據謝孟峽教授介紹,本次會議共收到論文摘要近320篇,安排了6個大會報告,11個主旨報告,70個邀請報告,另有口頭報告36個,青年論壇報告20個及70余個墻報展。大會還將頒發第二十一屆全國分析光譜學學術會議“優秀論文獎”和“優秀墻報獎”。最后謝孟峽教授表示各單位今后將繼續辦好學術會議,為光譜領域做出更大貢獻。
中傳大學黨委副書記 郭勇教授
中傳大學黨委副書記郭勇教授在致辭中,首先對與會人員、大會支持企業單位表示了衷心的感謝和歡迎。隨后,郭勇教授簡單介紹了四川大學分析測試中心,并預祝本次大會取得圓滿成功。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學部化學測量學主任 王春霞研究員
最后,來自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化學學部的化學測量學主任王春霞研究員上臺致辭,與與會人員分享了基金委化學測量學十四五規劃。致辭中,王春霞主任就化學測量學的戰略地位、發展規律與態勢、發展現狀、發展布局及優化發展領域與重大交叉研究領域等內容進行了講述。
南京大學 陳洪淵院士
致辭結束后,來自南京大學的陳洪淵院士帶來了題為《生命分析化學面臨的機遇和挑戰》的主題報告。報告主要從生命分析學學科的形成、生命分析學的內涵、生命分析學的若干機遇與挑戰等三個方面展開。陳洪淵院士指出,分析化學能促進生命認知,生命分析化學的核心問題是識別生命中化學反應的復雜、多元、多變化,主要任務是通過分析手段創新,解決分子水平的“精準”測量,最終目標是認識生命的化學本質,提高生命質量。
廈門大學 孫世剛院士
來自廈門大學的孫世剛院士帶來了題為《電化學能源過程的原位/工況譜學研究》的報告。報告中,孫世剛院士就燃料電池的研究、鋰離子電池研究、紅外自由電子激光能源化學研究大型實驗裝置簡介等內容展開了介紹。孫世剛院士在介紹鋰離子電池研究時,著重指出在研究鋰離子電池表界面和反應過程時,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研究金屬和合金負極表界面分子過程;研究電極充放電動態過程;研究金屬氧化物負極轉換反應機理。
北京大學 張錦院士
隨后,北京大學的張錦院士帶來了主題報告《Graphene 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 and Beyond》。
廈門大學 顏曉梅教授
接著,來自廈門大學的顏曉梅教授作了報告《(光譜型)納米流式檢測技術的研發及其生物分析應用》。顏曉梅教授主要介紹了納米流式檢測技術的研發及性能,細菌和染色體端粒長度的分析應用,病毒和細胞外囊泡的分析應用和光譜型納米流式檢測裝置的研制與應用。報告中,顏曉梅教授還對端粒長度與與衰老性疾病和癌癥,人類端粒長度的單染色體水平測定,慢性髓系白血病患者的端粒、病毒相關生物制劑的濃度和純度標準等內容作了介紹。
四川大學 侯賢燈教授
之后,四川大學侯賢燈教授帶來了題為《等離子體光譜化學分析》的主題報告。報告主要從儀器部件、科研儀器、原位監測三個方面展開,報告中侯賢燈教授介紹了不同分析尺度的表征方法和創新技術,還介紹了四臺多物理量同時測量的不同特色的新型原子光譜儀,如基于ICP的單檢測器原子光譜多參數同時測量系統。
至此,上午的報告到此告一段落,更多后續精彩敬請關注化工儀器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