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隨著消費水平提高,冷鏈物流進入了發展快車道,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700億元。近期,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發布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冷鏈物流衛生規范》(GB31605-2020)強制性國家標準(簡稱“強標”),將于2021年3月11日正式實施。
伴隨著我國城鄉居民收入不斷提高,加上消費結構升級,消費者對食品的營養、口感和新鮮品質要求提升。為滿足消費者需求,冷鏈物流是關鍵,我國冷鏈物流市場蘊藏著巨大的發展潛力。并且在多方推動之下,我國冷鏈物流進入快速發展期。根據預測,2020年我國食品冷鏈物流市場規模有望達到4700億元,2017年至2020年年平均增速超過20%。
但是由于食品冷鏈物流還沒有強制性標準實施,行業發展還存在一些“痛點”。個別企業在貯運設備上做文章,既存在運輸風險,又難以保證冷鏈產品的新鮮和品質。另外,即便擁有專業貯運設備的企業,為了節約成本,未配備相應的溫度傳感器,無法把控運輸途中溫度變化情況,甚至為減少油耗途中關閉冷氣,這樣很容易出現“斷鏈”的問題,從而影響冷鏈產品的品質安全。
近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中物聯冷鏈委等單位共同起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冷鏈物流衛生規范》(GB 31605-2020)強制性國家標準發布,并于2021年3月11日正式實施。有業內人士稱,但凡從事與食品冷鏈物流相關的行業人士都在“渴望”《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冷鏈物流衛生規范》標準的出臺。
筆者獲悉,《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冷鏈物流衛生規范》對食品冷鏈物流的范圍、基本要求、運輸工具、運輸、交接過程、配送溫度、儲存條件、追溯及召回等各方面進行了嚴格且明確的規定和要求。另外,還明確了該標準的適用范圍,主要適用于各類食品出廠后到銷售前需要溫度控制的物流過程。
在基本要求中,《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冷鏈物流衛生規范》從6個方面進行了細分要求,例如應配備與冷鏈相銜接的冷庫、運輸工具或其他符合冷鏈食品儲存溫濕度要求的設施設備,同時冷庫等貯運設備應帶有溫濕度監測、調控裝置等;冷庫應具備配套的制冷系統等的封閉月臺,冷庫門應配備限制冷熱交換的裝置等,保證設施制冷質量。
隨著生鮮產品需求日益多樣化,冷鏈運輸的產品種類豐富,如乳制品、果蔬、肉類、水產、醫藥等。為了保證冷鏈產品貯運品質,避免受到交叉污染,《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冷鏈物流衛生規范》明確要求冷庫、冷藏車等設施設備要易于清洗、消毒、維護等,并且廂體內壁要保持清潔衛生、無毒、無害、無污染、無異味,更好地保障貯運新鮮品質。
可以說,此次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出臺,非常大的特點就體現在“強制”二字,也等同于食品冷鏈物流行業操作有了“底線”。《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冷鏈物流衛生規范》要求行業中的所有企業主體必須嚴格遵守,從而鼓勵各大企業規范經營,獲得更加良性的市場競爭力,有助于形成冷鏈行業共識,推動企業往更好、更高質量的方向上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