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化學藥品原料藥起基礎性作用
原料藥是醫藥產業鏈中最為基礎的環節,是藥品生產的重要物質。原料藥的質量直接關系著藥品的質量。經過長期不斷的發展,現階段,我國是全球最大的原料藥生產地之一,也是全球第一大原料藥出口國,在國際市場上占據著重要地位。
按照國家統計局分類標準定義的化學藥品原料藥
制造業,化學藥品原料藥
制造業是屬于C門類,行業代碼為2710,是屬于醫藥制造行業下的子行業。
根據產品價值和產品特征的不同,化學藥品原料藥又可分為大宗原料藥和特色原料藥。其中,大宗原料藥是指青霉素、維生素、激素等大噸位、不涉及專利問題的傳統化學藥品原料藥。該產品的特點是產量大,生產企業多,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價格及附加值偏較低。特色原料藥主要是指專利即將過期或者剛剛過期的,生產企業已掌握了可避開專利的成熟生產工藝技術的藥品原料藥。
化學藥品原料藥用于生產藥品制劑,是由化學合成、植物提取或者生物技術所制備的各種用來作為藥用的粉末、結晶、浸膏等,是具有一定藥理作用的化合物,病人無法直接服用。上游是石化產品等;下游除了化學制劑還包括保健品、飼料、食品等。
2、中國化學原料藥行業政策監管加強
化學原料藥作為化學制劑的重要成分,受到國家政策的嚴格監管。目前,國內原料藥行業主要由政府部門和行業協會分別進行宏觀管理和行業自律管理。我國化學原料藥行業政策包括原料藥的重新認定、原料藥的綠色發展、原料藥的審批管理、原料藥的節能發展等。
由于環保政策,國家在化學原料行業的未來發展中,將進一步加強原料藥綠色工藝生產技術的研發,并在假冒偽類藥品上加強打擊與監管。2020年1月發布的《藥品生產監督管理辦法》對“原料藥”的生產許可、執行質量管理規范、委托生產、接受檢查等做出了相關規定。
3、中國化學原料行業效益趨于下降
在行業嚴格監管和環保政策承壓下,化學藥品原藥生產受到較大影響。據國家統計局,2015-2019年中國化學藥品原藥產量整體趨于下降,2019年僅為262.1萬噸,同比下降7%。2020年上半年,產量下降為129.3萬噸。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7-2019年,我國化學藥品原藥銷量整體波動下降,2019年第二季度,化學藥品原藥銷量一度沖高至90.56萬噸,其后第三季度又回落至32.26萬噸。
價格方面,2018-2019年化學藥品原料藥價格整體波動下降,由2018年9月的109.5點下降至2019年9月的99.9點。
化學原料藥價格的下降一定程度影響產業鏈下游化學藥品制劑制造行業發展,2018年利潤總額增速有所下滑,但是2019年9月增速回升到14.4%。
隨著化學藥品原料藥產銷量、價格的下降,我國化學藥品原料藥制造工業主營業務收入整體趨于下降。
除此之外,化學藥品原料藥制造工業利潤的下降與基礎化工、精細化工產品價格變動有關。目前大多數基礎化工原料能滿足國內生產需求,基礎化工原料的充裕產能能為我國原料藥行業提供較為充足的原材料供應。但是近年由于受到環保整頓的影響,各種原材料價格普遍上漲,我國原料藥行業的生產成本持續增加,對企業經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化學藥品原料藥制造工業利潤總額趨于下降。
雖然環保壓力的增加,提升了醫藥制造企業的環保支出,短期內對原料藥行業由一定沖擊,但是長期來看,促使了小產能退出市場,提升了行業集中度,也為原料藥生產企業帶來了一定機遇,未來需加大環保投資力度,進行產業升級,改進工藝,提升污染處理能力,從而在未來發展中實現可持續發展,抓住結構性機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