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共享”一詞已經讓人們耳熟能詳,“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等“共享經濟”模式也已經從時尚理念成為人們的日常,成為人們生活中的組成部分。“共享”模式在影響人們生活的同時,也為企業的發展提供了強勁動力。在天津,科技型中小企業“一鍵下單”,就能享受到以“共享”模式使用大型儀器設備的便利。
儀器設備是很多企業初創、研發、生產、檢測等環節不可缺少的資源。大型儀器設備更是如此,但從購置到維護、從耗材使用到聘請專業操作人員,都是價格不菲,中小型企業很難負擔這筆開銷。另一方面,如果儀器的擁有者把這些設備“養在深閨人未識”,也將要獨自出資“養活”這些設備。通過“共享”,儀器設備的使用率就可以得到提升,產生顯著的經濟社會效益。
1.1萬家、5.9億元、11倍、45倍……一串串醒目的數據證明,天津在優化大型科研儀器資源高效配置上,打造出了統一規范的專業化、網絡化管理服務體系,創新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的制度模式,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提供了重要支撐。
2016年,天津市根據國務院下發的《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制定了《天津市大型科學儀器開放共享實施細則》(以下簡稱“《細則》”),推進大型儀器設施等科研資源開放共享政策。
《細則》明確規定,依據企業社會化服務情況,提供大型儀器服務的機構按年度可以獲得不超過服務費用40%、最高50萬元的財政補貼。“認定+補貼”的引導作用,激發了中央駐津和市屬科研院所、高校、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科研平臺的參與興趣,大量大型儀器設備資源紛紛加入了面向市場提供服務的行列。
從天津市科技局獲悉,天津市擁有單臺套價值50萬元以上的大型科學儀器約2000臺左右,主要分布在高等院校、科研機構和各類研究實驗基地。2013年以來,依托天津市大型儀器開放共享平臺,持續發揮“認定+補貼”的引導作用,吸引帶動眾多儀器資源單位面向社會和企業提供大型儀器開放共享服務。目前累計認定大型儀器管理單位97家,覆蓋中央駐津院所、高等院校、市屬科研院所、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等不同類型機構,積累大型科學儀器1233臺套,設備原值19.9億元。
為加快推動京津冀大型科學儀器的共享合作,天津市修改了《大型科學儀器開放共享實施細則》有關條款,把原大型儀器補貼范圍由天津市擴大至面向京津冀地區的科技型中小企業,目前天津市大型科學儀器共享平臺管理單位年服務京冀企業超過1500家次,有力地推動了京津冀區域的融合發展。
從最新數據來看,天津大型儀器設備資源服務成效顯著提升,對外開放服務開機時達60余萬小時/年。2019年服務企業數量1.1萬家,較2013年增長11倍,科技服務收入達5.9億元,較2013年增長45倍,市場化運行呈現快速增長的態勢。
為深入貫徹落實《國務院關于國家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向社會開放的意見》(國發〔2014〕70號),促進科研設施與儀器開放共享,切實提高科技資源配置和使用效率,更好地為科技創新和社會服務,日前,科技部、財政部決定開展2020年中央級高等學校和科研院所重大科研基礎設施和大型科研儀器開放共享評價考核工作。
資料來源:今晚報,人民網-天津頻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