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油田在總部儲量審查中順利提交新增可動用儲量179.88萬噸,提前超額完成全年目標120萬噸,原油開發做精存量、做優增量初見成效。”江漢油田開發管理部彭小明科長的喜悅之心難以言表。
歷經幾十年開發,如何持續保持高質量硬穩定,面臨諸多難題,新增可動用儲量、老區持續效益開發和大幅度提高采收率等。如何讓老油田持續保持活力?油田圍繞滾動勘探、老區調整和提高采收率三個方面,積極應對低油價,加大了注采完善、細分注水等增強穩產基礎的工作量,截至目前共實施注水井治理工作量148井次,已見效井組55個以上,年累計增油2400噸以上,油田自然遞減率8.3%,同比下降0.16個百分點。
滾動勘探精雕細刻尋突破
今年,廣29斜-1井滾動獲成功,拉開了蚌湖向斜滾動增儲上產的序幕,該井自然投產,初期日產油25噸/天,截至目前已累產2285噸,實施滾評建一體化動用地質儲量27.6萬噸,部署產建井4口,新建產能0.46萬噸,方案整體測算平衡油價39.86美元/桶,實現了效益開發。
今年以來,該油田深化廠院結合,抽調采油廠、研究院、物探院骨干力量組建滾動勘探攻關團隊,發揮人才技術優勢,圍繞蚌湖向斜帶、潭口凸起帶、王廣斷裂帶等重點區帶,堅持多層系、多領域立體勘探,開展構造精細解釋、沉積微相研究和成藏規律分析,細化研究目標與方向,尋找優質規模儲量區塊。
面對滾動勘探難度越來越大,系統滾動勘探單元劃分,油田按照“橫向到邊、縱向到底、逐層梳理”的思路將滾動目標劃分為151個評價單元,形成聚焦明確了蚌湖潛33、潛40、鐘潭潛34、潛41等38個重點潛力目標。油田圍繞蚌湖巖性油藏,攻關了復雜巖性組合條件下的相控儲層預測技術,通過主力油組古地貌研究和地震異常體追蹤,精細刻畫砂體展布形態,落實有利滾動勘探目標12個,預計落實可動用儲量321萬噸。其中廣29斜-1、廣斜211均獲高產,評價井廣231斜-1、廣77斜-1成功實現控制儲量升級,共落實可動用儲量134萬噸。
老區調整精耕細作見實效
“截至目前,我們共開展井位論證13輪次,論證井位358口,通過井位209口,實現了廣積糧?!?彭小明介紹,該油田逐步完善“多專業協同研究,多輪次深化評價”的井位論證流程,做精存量、做優增量。
做好油田“水”文章是一項關系原油硬穩定的飯碗工程,也是可持續發展的有效途徑,原油開發系統統籌部署了老區注水控遞減方案,實行月度跟蹤,季度對接。油田通過投注、轉注、增注和分注等一系列措施實施141井次,同時維護性作業實施80井次,截至目前實施水井工作量221井次,預計增油2407噸,下步將繼續加快控遞減注水方案的實施,做好注水治理效果跟蹤和異常單元的動態分析,確保全年自然遞減率控制在11.5%以內。
坪北油區為確保產建井口口成功,實現效益開發,技術人員在深化儲層應力剖面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油藏動態分析研究,深入注采關系對應、油水井剖面連通、水驅前緣研究,按照“以飽填砂為目的,潛力層主力改造,風險層保障安全,較差層試驗產能”的思路,針對區塊不同生產特征,系統建立差異化、多元化壓裂工藝體系,提升產建區壓裂改造的針對性和有效性。截至9月15日,坪北油區投產新井13口,日產油28.5噸,累計產油2068噸,超過方案預期18%。
技術攻關精益求精有進展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面對江漢油田整體進入高含水階段,如何確??沙掷m發展,疫情以來,分公司精心組織調研,親赴遼河油田取經減氧空氣驅、稠油火驅等相關技術,一方面消化吸收,另一方面結合油田實際進行升級,確保技術能夠落地。
該油田圍繞鹽間頁巖油開發,開展減氧空氣驅可行性分析,一方面明確了減氧空氣驅補能,確保油井保壓開采,同時可增加油井單井控制儲量;另一方面結合王場構造特征,確定了在構造頂部形成氣頂補能,翼部采油,隨著高部位油井見氣可以逐步下移開采,最終實現整體動用。部署三套方案,通過方案優化,實施后預計新建產能1.8萬噸。
油田圍繞稠油熱采區塊技術接替,明確了火驅試驗篩選標準,優選潭稠、面120沙四段和面138沙四段三個試驗區塊并部署三套方案。根據火驅后類似油藏的開發規律,全面開展平衡油價測算,目前油價下評價為主,為后期方案實施提供經濟評價基礎。(記者石建芬 通訊員 李莉 吳華)
標簽:江漢油田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