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3日,全國電磁計量技術委員會發布了《功率分析儀校準規范》征求意見稿。此規范是首次制定的國家計量技術規范,它依據國家計量技術規范JJF 1071-2010《國家計量校準規范編寫規則》、JJF 1001-2011《通用計量術語及定義》和JJF 1059.1-2012 《測量不確定度評定與表示》進行編制。
功率分析儀是一種在寬頻范圍下測量電壓、電流、功率、相位(功率因數)和頻率等電信號的電子測量儀器,部分儀器具有諧波測量、波形(圖形)實時顯示、數據記錄及分析等功能。顧名思義,功率分析儀就是要在準確測量電流、電壓、相位等參數的基礎上對不同頻率的電功率信號進行深入的計算和分析。作為通用基礎類測量儀器,功率分析儀與提高能源效率為目的的機電設備研究密切相關,與傳統的功率表、功率計相比,具有精度高、功能全、數據處理強等優點。現已廣泛應用于軍工、電力電子、航空航天及冶金等國民經濟各行業領域。
現代功率測量環境需要重視相位誤差、功率因數等電參數的測量,遺憾的是校準高頻功率的測量技術落后于功率分析儀的研制,很少有國家實驗室可以提供100 kHz的校準溯源。中國計量科學研究院從2003年開始研究高頻電量的精密測量技術,至今已解決了100kHz以下電流幅值誤差的溯源、相位誤差溯源的難題,已建立400 Hz至100 kHz寬頻帶功率國家基準,解決100kHz以下功率的溯源,滿足日益增多的高精度功率分析儀的溯源需求。
但是,功率分析儀的計量特性指標如何考核衡量,校準方法是否科學、合理、可行等等,目前國家尚無有統一的計量技術規范。因此,制定該文件就顯得尤為必要。
文件指出,功率分析儀校準項目包括校準項目、交流電壓、交流電流、交流功率、相位(功率因數)、頻率、直流電壓、直流電流、直流功率這幾個方面。并且它還指出校準點應覆蓋所有量程并兼顧各量程之間的覆蓋性及量程內的均勻性,同時也可根據實際情況或送檢單位的校準需求進行選取校準點(一般情況下,電壓選擇100 V,220 V和380 V作為常用測量點,電流常用測量點為1A和5A,電壓和電流的常用測量點組合成功率的常用測量點)。
本規范適用于頻率為1MHz以下、電壓不超過1000 V、電流不超過100 A的功率分析儀的校準。(詳情請見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