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基建”無疑是2020年的熱門話題,成為驅動各行業數字化和智能化升級,覆蓋13個省市、總投資超過33.59萬億,其中生態環保領域達1287億的新一輪基建熱潮正洶涌襲來。
“新基建”主要著力點在科技端的基礎設施建設,在此背景下,加快智慧環保發展實乃眾望所歸,以大智慧環保為代表的環保產業或開啟一個嶄新時代;再加上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智慧+環保”的發展趨勢越來越明顯。
智慧環保源于更精細化的治理需求
有業內人士指出,智慧環保來源于環保智慧。
就拿水處理來說,目前“十四五”污染防治方案正在編制過程中,此次編制方案更加注重生態要素,建立統籌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的規劃指標體系,并敞開了“編制意見征集”大門,以群眾身邊突出的水生態環境問題為重點,確保編制出“管用、好用、解決問題”。
這與智慧環保有什么關系呢?從上文可以看出,我國污染治理的要求越來越嚴格,需要治理的領域也越來越多,這意味著污染防治在預警、監測和預防等的數據信息上也會朝著精、細、全、快的方向發展。在此情況下,如果還是按照傳統的治理方式顯然是行不通的,統籌治理自然也就需要更智能的手段來支撐。
近年來,智慧環保行業規模不斷擴大,2019年智慧環保行業市場規模近585億元,較2017年增長了24.47%,未來市場仍有較大的增長空間。有專業機構預測,到2020年,我國智慧環保行業市場規模將突破650億元。
環保智慧系統助力污染防治科學決策
資料顯示,“智慧環保”由智能環境感知、高速多網傳輸、智慧支撐技術、智能信息管理四層構成。目前“智慧環保”仍以銷售監測硬件和軟件為主要盈利模式,為現有環境監測提供了發展契機,實現了橫向監測范圍、監測密度與縱向監測信息采集、傳輸、分析、共享鏈條的雙向擴張。
通過精細化、動態的監測數據,智慧環保為環境管理、監測和研究部門、污染排放及治理企業、其他社會機構等作出科學的管理措施提供了依據。這表明,未來,智慧環保也將在智慧服務、智慧分析以及智慧平臺等逐漸成熟,從而使環保審批、環保決策、環保監督變得更加簡單。
對此,有業內人士提出,“智慧環保”會打破單一的感知層監測,綜合型的一體化服務將是未來的主導模式。
智慧環保廣闊市場空間待啟
據了解,我國智慧環保產業發展歷程分為在線監測、網絡化、物聯網、信息資源共享、智慧環保五大階段,最終目標是繪制全方位生態環境網絡,實時監測、精準溯源、網格化管理、多維分析、預警預測、智能模擬、科學監管、數字考核和全民參與九大功能融合一體。
目前我國智慧環保對比整個萬億級的環保市場而言,市場規模較小,完成全省縣級監測點第三方運維的省份仍屬少數。有數據顯示,從市場投資需求來看,如果未來我國34個省級行政區、333個地級行政區、2851個區縣都推行建設智慧環保,由此可見,智慧環保數據運營和服務市場潛力有多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