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和化學工業是我國重要的基礎性、支撐性產業,化學化工是驅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也是支撐我國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的重要力量。當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我國化工領域也亟需實現從理論到技術體系的根本變革。
為提升石油和化學工業原始創新和協同創新能力,加快化工領域科技創新交叉融合與流程再造,2020年9月15日,由中國化工學會主辦、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首屆中國化工學會科技創新大會于在石油科技交流中心(北京昌平)盛大開幕。
會議現場
本屆大會以“交叉融合,創新變革”為主題,設立了高端特邀主論壇報告會和五大分論壇,邀請了10余位院士專家圍繞化工領域重大創新、綠色化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過程強化、安全環保等前沿領域作豐富多彩的學術報告。來自各地的專家、學者、企業家也齊聚北京,共襄盛會。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化工學會理事長戴厚良
會議伊始,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化工學會理事長戴厚良首先發表致辭。戴厚良指出,本屆大會面向世界科技前沿、經濟主戰場和國家重大需求舉辦,實現了基礎與應用的緊密結合和多學科交叉深度融合。戴院士還表明,在新一輪科技革新和產業變革背景下,中國化工學會還將精選鮮明主題、創新形式配合,將大會逐步培育成為我國化工領域的國際化、多學科、跨地區的,學術、科研、產業一體化的創新與交流平臺。
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呂昭平
緊接著,中國科學技術協會黨組成員、書記處書記呂昭平發表致辭。呂昭平指出中國化工學會科技創新大會是瞄準化工領域關鍵共性技術和產業發展前景、建立具有引導性的、權威性的學術、科技和產業互融互通的創新平臺,對破解化工科學發展的瓶頸,推動化學化工領域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呂書記也祝愿大會能打造成為具有國際影響力的學術會議,并助力形成國內國際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
而后,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指出,雖然新冠疫情使全球經濟環境不確定性激增,對全球經濟造成了嚴重的沖擊,也影響了世界格局,但疫情過后全球石化產業將進入新的變革與調整時期,這對于全球石化行業來說是一個新的機遇。傅向升副會長也表明,要想實現石化強國的目標,需高度重視科技創新。
2020年度院士加入中國化工學會會士
在熱烈的掌聲中,主持人宣布劉忠范、涂善東、王玉忠、徐春明、俞書宏五人加入中國化工學會會士。
2020年度“中國化工學會會士”授予儀式
隨后,現場進行了2020年度“中國化工學會會士”授予儀式。戴厚良院士宣布西南化工研究設計院有限公司的陳健、常州大學的蔣軍成、太原理工大學的李晉平、清華大學的駱廣生、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化工科學研究院的聶紅、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青島安全工程研究院的孫萬付、華東理工大學的王輔臣、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徐銅文、中國寰球工程有限公司的張來勇8人成為中國化工學會會士。
侯德榜成就獎
侯德榜創新獎
侯德榜青年獎
技術發明獎
科技進步獎
基礎研究成果獎
現場還舉辦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和“化工學會科技獎”的頒獎儀式。王玉慶宣布胡志海等5人獲得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成就獎,郝紅勛等14人榮獲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創新獎,曾璽等30人獲得了侯德榜化工科學技術獎青年獎。
中國化工學會監事長楊元一
中國化工學會監事長楊元一指出“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傳播化工科學知識,助力增強全民科學素質是中國化工學會和每一個化工從業者的重要職責,故而倡議大家多加入到化工科普工作中。此外,楊元一還表示中國學會下屬多個專業委員會每年還將組織發表一至二篇以上的科普作品。
新書首發式合照
之后,大會播放了宣傳紀錄片,并舉行了《化工過程強化關鍵技術叢書》新書首發式。
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教授蹇錫高
短暫的茶歇后,會議主題報告正式開始。中國工程院院士、大連理工大學教授蹇錫高發表了題為《新型雜環高性能工程塑料及其加工應用研發進展》的精彩報告。蹇錫高院士表示,隨著性能更優異的熱塑性樹脂的發展,以及熱塑性樹脂基復合材料加工工藝更成熟,輕質高強高韌、成本更低的高性能熱塑性復合材料將成為航空航天、海洋艦船等領域的主要材料。優異的耐熱性能和力學性能也使得含二氮雜萘酮聯苯結構聚芳醚高性能熱塑性樹脂基復合材料是理想的熱塑性復合材料的樹脂基體。
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孫玉剛
接下來,中國科學院院士、廈門大學教授孫玉剛帶來了報告——《電化學核心科學問題及其原子分子層次研究》。孫教授聚焦電化學能源體系,闡述了運用各種譜學和顯微成像方法的研究進展,并簡要介紹了在國家重大科學研究儀器研制專項支持下建立的基于紅外自由電子激光的能源化學研究大型實驗裝置。孫教授還指出建立發展原位/工況研究方法是從原子和分子層次研究和揭示電化學反應機理和動態變化過程的重要途徑。
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教授王玉忠
PET有著優異的機械強度、耐化學腐蝕性、熱穩定性、透明性和可加工性,被廣泛應用于合成纖維、塑料瓶、塑料膜等領域。中國工程院院士、四川大學教授王玉忠在報告《聚酯的功能化與高性能化》中指出,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PET生產國,2019年的產能達5869萬噸,但我國的PET產品同質化嚴重,普通產品低價競爭,利潤率低,甚至出現虧損的情況,故而王教授指出我國需要提升脂肪族聚酯的成形加工性、力學性能、在不同環境下的講解速度可控性和降解的徹底性以及可循環性。
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錢鋒
最后,中國工程院院士、華東理工大學教授錢鋒做了題為《人機共融石化工業智能系統》的精彩報告。報告聚焦人工智能賦能石化工業,依托工業互聯網,融合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術,重點闡述了構建制造過程的業務閉環、破解核心技術的難題和風險、重塑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等方面的內容。錢教授還指出我國石化工業要想高質量發展,應解決供應鏈與資源配置、生產運行、安全環保、信息感知、系統支撐層面的諸多問題。
上午的報告至此告一段落,之后還將有多場專家報告與會議。更多精彩內容,請持續關注化工儀器網后續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