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慶榆樹林油田是國內為數不多的采用二氧化碳驅油開發技術的油田。
9月10日,大慶榆樹林油田第三采油作業區樹101隊二氧化碳液化站投運后,具備了向樹16隊注入液態二氧化碳的條件。下午14時,在注氣過程中,技術人員發現,樹16隊注氣閥門因服役時間較長,閥門漏氣嚴重,無法正常生產,給樹16隊注氣系統帶來了巨大的安全隱患。
“首要任務就是馬上維修注氣閥門!廠家維修人員到了么?”作業區經理姜希慧在辦公室電話詢問現場技術人員。
“人剛到,他們判斷是閥門的密封膠圈損壞,維修不了,只能更換。”
“你讓他們等一等,我馬上就到!”掛了電話,姜希慧火速趕往現場。
到了現場,姜希慧了解到,這個閥門是DN25-420高壓注氣閥門,是系統中的放空閥門,耐壓等級高,同常見閥門有所區別。目前,閥門內部的四氯氟乙烯密封膠圈損壞,導致漏氣情況發生。由于閥門結構復雜、拆卸困難,廠家維修人員建議直接更換閥門。可更換閥門時間周期較長,需要近三周時間。
“這么長時間,得影響多少產量啊!再說,換一個新閥門,得花9000多元錢!”姜希慧心疼地說,“這筆錢要是省下來,能干不少事兒!不如我們自己動手,試試能不能修好!”
說干就干,姜希慧叫上生產副經理鄭占義和樹16隊隊長李冬生,三人蹲在現場一起研究解決方案。
要想修好閥門,首先要取出內部損壞的密封膠圈。可投產時為了保障高壓下的生產安全,該閥門的壓蓋被焊死了,無法打開。
他們用砂輪機逐個焊點打磨,使壓蓋松動,再用大錘和鋼釬一點一點沖開緊固的螺絲,費時一個多小時,終于取出了破損的密封膠圈。
由于沒有替換的專用密封膠圈,他們就用生料帶和石墨盤根搭配使用,制作成密封膠圈,完成閥門密封工作。
整個維修過程難度大、強度高,不一會兒,汗水就浸透了三人的工服,豆大的汗珠順著臉頰直往下淌。可他們全然不顧,緊密有序地配合著,一步步完成拆卸、清理、密封、安裝等工作。
3個小時后,閥門終于修好了。他們對閥門進行嚴密的安全檢查和測試,并進行現場試壓,確保閥門開關靈活、不滲不漏,達到正常使用標準后,才啟動正常生產流程。
生產恢復了,三人興奮得歡呼起來。李冬生高興地說:“真沒想到,咱們鼓搗了3個小時,竟然省下了近1萬元錢!”(通訊員 許鋒)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