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社會的迅速發展,為環境保護工作帶來更大的壓力和更高的要求。為改善大氣環境的質量,切實解決影響科學發展和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努力改善環境質量,防范環境風險,國家對污染物排放逐步實施了節能減排、排污收費和總量控制等一系列方針。
煙氣流速是確定排污企業污染物排放總量的重要參數,煙氣流速的測定為總量控制計劃的實施提供數據基礎,同時固定污染源煙氣流速的準確測定,也是自動在線監測數據真實反應企業主要污染物排放情況的重要前提。
目前,我國固定污染源煙氣監測標準,有GB/T 16157《固定污染源排氣中顆粒物測定與氣態污染物采樣方法》、HJ 76《固定污染源煙氣(SO2、NOX、顆粒物)排放連續監測系統技術要求及檢測方法》等,然而這些現有的標準不少內容并不適用于山東省本省的固定污染源煙氣流速在線監測工作。此外,國內針對低流速下煙氣的流速在線測定方法單一,光閃爍法規定了0-40 m/s范圍固定污染源煙氣流速監測方法,無監測盲區,該方法與超聲波法是目前少數技術成熟且應用于固定污染源監測的全流速監測方法。
有鑒于此,為加強生態環境監測工作,促進環境空氣質量改善,山東省生態環境廳組織編制了地方生態環境標準《固定污染源煙氣流速在線監測 光閃爍法》,現已完成標準征求意見稿,并面向有關單位公開征求意見。該項地方性生態環境標準規定了固定污染源煙氣流速在線監測的光閃爍法,適用于低于40m/s的固定污染源煙氣流速在線監測。
據了解,利用光閃爍法實現固定污染源煙氣流速在線監測的方法原理為:基于光閃爍理論和時間相關性,通過記錄流體流動標識點經過兩個在流動方向上相距為D的觀測者所用的渡越時間T來計算流速的V=D/T。
調制過的紅色可見光點光源發射的光束橫穿平均流速為V的流體到達兩個相距為D的接收探測器上。在傳輸路徑上光束被湍流調制,在流動的方向上有兩個光電探測器探測光學閃爍的流動。流動標識點不是人為的,是流動本身光傳輸特性不均勻所形成的光斑,是由流體溫度或密度的變化造成折射率的不均勻分布、氣溶膠或污染氣體散射吸收的空間時間變化形成的圖形。因此兩個接收探測器收到的光強度變化服從統計規律,是隨時間變化的隨機信號,通過兩個信號的時間互相關分析就獲得光在傳播路徑上的平均流速。
進一步來看,固定污染源光閃爍氣體流速計由發射單元,接收單元以及控制單元等組成。其中,1.發射單元(TX): 發射波長為670nm紅色可見光束的LED點光源。2.接收單元(RX):檢測通過流體的光強度,并轉換成電信號的光電轉換器,內含光學和電子元器件。3.控制單元:具有數據采集、信號處理、數據輸出等功能的儀器設備,包括信號處理器(DSP)、組態顯示面板、通訊接口等。
上述標準由山東省生態環境廳提出,山東省環保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山東省濟南生態環境監測中心、上海太開實業有限公司負責起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