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涪陵頁巖氣田白馬區塊焦頁148-1HF井試氣獲日產量8.8萬方工業氣流,實現了常壓超深層區突破,為落實增儲上產新陣地打下了堅實基礎。該井在壓裂過程中實施的地面微地震監測技術,助推了該井取得了這一良好增氣效果。這是該技術在涪陵氣田超深井壓裂中的首次應用。
????微地震監測技術能在壓裂過程中監測微地震波的地震響應,獲取壓裂改造縫網的發育特征,進而評價壓裂效果,優化壓裂工藝參數。該井是白馬區塊儲量升級部署的一口重點評價井,目的是為了評價白馬向斜核部單井產能,開展超深井壓裂工藝攻關,探索效益開發的可行性。井區天然裂縫發育程度低,應力高、埋深大,壓裂改造難度大,存在微地震事件檢測難度大,定位精度低的風險。由于國內沒有在超4500米深的壓裂井做微地震監測的先例,在4月2日物探研究院啟動實施該項目時,成立由油田專家掛帥,物探院、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江漢分公司組成的技術團隊,針對焦頁148-1HF井的情況進行微地震監測的可行性論證研究,在觀測系統優化設計、排列布設、檢波器埋置、數據處理和解釋等方面嚴格控制,確保施工質量及數據處理精度滿足要求。施工方中石化石油工程地球物理有限公司江漢分公司嚴格按地質、工程設計要求施工,優質、安全、環保、如期完成了施工任務。
????針對該井埋深大,施工難的特點,物探研究院技術人員在現場通過微地震監測發現的縫網單一,且復雜度不足現象,提出了單簇多孔、大排量快速提排、高砂比等壓裂工藝改進措施,有效支撐了該井壓裂施工的順利推進,為實現涪陵頁巖氣田白馬區塊常壓超深層區增儲上產的突破和落實做出了貢獻。(雷麗 張會川 陳鵬 )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