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來源:中國海洋石油報
本報訊(記者張光明 通訊員鄧傳忠)閥門打開,滾滾氣流如同騰飛的巨龍,轟鳴聲中直奔香港。9月1日,從有限公司湛江分公司(簡稱有限湛江)獲悉,中國海油在南海新建的25公里海底天然氣管線——高欄支線順利完成輸氣測試,正式投入運營。
這條管線起始于我國南海西部崖城13-1至香港的海底天然氣管線694公里處,到達廣東省珠海市的南海東部油區高欄天然氣處理終端,設計最大輸氣能力40億立方米/年,具備雙向輸氣功能。
這條海底管線的建成,結束了我國南海東西部兩大油區海底天然氣管網互不連通的格局,總體形成“一張網”。由此,兩大油區豐富的天然氣,可根據粵港澳瓊市場需求統一靈活調配,增強保供能力,是中國海油以實際行動助力粵港澳大灣區和海南自貿港建設的又一舉措。
上世紀90年代,有限湛江開發南海西部油區的崖城13-1氣田時,建設了778公里通往香港的海底天然氣管線。以該管線為“主動脈”,崖城13-1及后續開發的多個氣田的天然氣,源源不斷供應香港,累計供氣已超500億立方米,為香港的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然而,中國海油在南海東部油區近40年建設的天然氣管網,始終未能與南海西部并網。隨著陵水17-2等更多南海天然氣田的開發,2014年中國海油決定新建高欄支線,讓南海東西部兩大天然氣管網“天塹變通途”。
建設高欄支線,先要在崖城13-1至香港海管上開孔安裝水下三通作為起點。為不影響向香港正常輸氣,有限湛江創新思路與技術,2016年成功對海管進行水下帶壓開孔作業,順利將158噸重的水下三通安裝到位。
2018年,有限湛江經過深入研究,再次大膽創新,采用不受天氣、地貌影響且對海床上已有管線無干擾的技術,將海管從海床下所鉆孔洞精準回拖上岸,登陸高欄天然氣處理終端。相較于常規的海床挖溝回填方案,節約工期110天,節省費用約3000萬元。
今年年初,有限湛江克服疫情影響,精心組織高欄支線的輸氣測試。8月中旬測試開始,南海東西部兩大油區多個氣源的天然氣統籌調配進入管線,測試人員精準控制流量、壓力、組分,確保向香港平穩輸氣。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