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甲醛(POM)是一種性能優良的可再生工程塑料,有“奪鋼”、“超鋼”之稱,其原料來源為甲醇,可從生物質(木質纖維素等)分解中獲得。POM具有類似金屬的硬度、強度和剛性,在很寬的溫度和濕度范圍內具有較好的自潤滑性、良好的耐疲勞性。但其耐酸堿性能、熱穩定性較差,可選擇與適當單體共聚以提高穩定性。目前,POM以及共聚型POM的專利技術基本為國外大公司(如杜邦公司等)壟斷。
近日,中國科學院青島生物能源與過程研究所生物基及仿生高分子材料團隊負責人萬曉波研究員等在研究中發現,在適當引發條件下,可通過三聚甲醛(TOX)與相應的氧雜環丁烷單體共聚得到共聚改性的POM。盡管TOX與其他含氧雜環(如環氧丙烷,二氧六環等)的共聚已形成專利,但其與氧雜環丁烷單體的共聚鮮有報道。
萬曉波等對TOX與帶有不同長度側鏈的氧雜環丁烷的共聚進行了系統研究,優化了聚合條件,顯著提高了氧雜環丁烷的共聚比例(高達20%),從而大大提高了共聚型POM的熱穩定性。其中,以TOX與3-乙氧基甲基-3-乙基-氧雜環丁烷(EOX)的共聚產物的熱穩定性為最優。在未進行封端穩定情況下,含有~17% 左右的EOX的共聚POM初始分解溫度比POM提高了近70 ℃(圖一)。該成果發表在最新一期的Macromolecular Chemistry and Physics。
目前,該團隊正在對上述共聚反應機理進行深入研究,以期進一步優化反應條件,提高共聚甲醛分子量,并擬采用封端手段,進一步提高穩定性,并有望在實際生產中得到大規模應用。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