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日,中雨。江漢油田涪陵頁巖氣公司采氣工程管理部技術員楊博文打開電腦,通過現場監測儀傳來的數據,仔細查看官梯峽附近集輸干線的水量和地層位移情況,分析判斷是否存在地質災害風險。這是涪陵頁巖氣公司在線監測地質災害情況的一個鏡頭。
涪陵頁巖氣田位于重慶市涪陵區武陵山腹地,建設區域屬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地質條件復雜,土少石多且土質疏松,降雨豐富,水系發達,易發生地質滑坡、泥石流、沉降等地質災害,給氣田安全平穩生產帶來較大隱患,特別是氣田集輸干線依山而建,順坡而埋,一旦遭遇地質災害,很有可能損壞管道,造成頁巖氣泄漏,安全環保風險高。
今年以來,涪陵頁巖氣公司加大地質災害監測力度,從4月起,組織專業化單位,分別對氣田DN550、DN450、DN300等三條主要集輸干線進行地質災害調查和評估。
調查成果表明,氣田主要集輸干線管網共計有地質災害隱患點61段處,其中高風險點有23段處。比如,氣田DN550集輸干線有一段位于大塘咀南部,管線兩處有危巖,危險性大;DN450集輸干線有一段位于爛田灣西南處,管道左側約10米出現土溜,土層厚,有加劇的趨勢,危險性大。
公司本著地質災害風險監測治理“先高后低,持續推進”的原則,開展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建設。技術人員根據氣田地質災害隱患點具有高邊坡、管線河道穿越、堡坎變形、危巖崩塌等特點。在充分調研的基礎上,決定采用雨量監測、地表位移監測、深部位移監測、裂縫、崩塌監測等監測手段,在高風險處計劃設置15個監測點,安裝59套監測設備,同時建設2個GPS基站,利用物聯網傳感技術、大數據與云計算技術等,實現地質災害實時在線監測預警。
“土壤含水飽和度是滑坡的重要指標,滑坡前后的裂縫大小是判斷滑坡等級的重要指標,滑坡時地表位移和深部位移是反映地層形變的重要指標,這些都是我們在地質災害監測中需要充分考慮的因素,對于每個指標,我們都優選監測儀器和方法,盡早準確預判風險。”公司采氣工程管理部張連平認真地解釋。
據了解,氣田地質災害風險監測項目施工規劃和方案均已討論敲定,于8月底開始建設,目前,已設立三個監測點并實現了線上運行。
?(戴瑩 畢文韜)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