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產一線,亦是戰“疫”前線。
西安航天源動力在堅決打贏疫情防控和生產經營“兩大戰役”的同時,堅持高標準、高質量推進項目生產建設,確保項目攻堅“不停步”,奮戰施工“加速度”。歷時僅129天,西安航天源動力首個塔體改造氨法脫硫項目1號系統順利通煙達標試運行超220小時,再一次刷新項目建設的“源動力速度”,實現開門紅。
多點發力 開啟“抗疫+精益管理”組合拳
2月28日,在復工“熱潮”下,項目部人員克服重重困難按時到場,但疫情形式依然嚴峻,物流、材料、人工等因素導致施工短暫受阻。怎么辦?那就苦練內功,多點發力,開啟“抗疫+精益管理”組合拳模式。
項目部始終把早日安全復工作為第一要務來抓,按下了復工準備“快捷鍵”。組織編制完成并向西安航天源動力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上報了《項目復工措施清單》,特別是《項目防疫安全應急預案》及《項目安全復工方案》、包括施工單位人員入場要求全部拼車自駕到場,同時辦理好社區安全健康證明文件等措施,確保防控主體責任和防控措施到位。在西安航天源動力的大力支持下,迅速落實所需的防疫物資儲備,并全方位開展防疫宣教工作,為后續項目順利、安全復工打下了堅實基礎。
“在施工受限的這43天時間里,我們從人、機、料三方面做足了準備”。項目經理江濤這樣說道。項目部在現場先后聯合監理項目部組織焊工、鉚工等開展知識培訓共計四期,加強了施工人員自身專業知識,有效提升專業素質及業務技能。組織技術人員還帶領開展了設計圖紙會審工作,將區域界限劃分更加明晰,為后續施工銜接有序打牢基礎。
同時,項目部充分調動施工人員積極性,引導員工積極想辦法、找對策,并就如何強化項目精益管理、提質增效、有效進行項目進度、安全、質量、經濟效益管控制定了總體規劃,提出了諸多應對項目實際狀況的管理措施的思路、方法與手段,為盡力減少延遲復工導致的各項損失,保障項目順利完成。
攻克難關 “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干”
隨著復工的全面鋪開,項目部迅速按計劃推進施工。至于施工任務有多緊、攻克難關有多累、員工勁頭有多足其實無需多言,口罩之上那一雙雙布滿紅血絲的眼睛就能證明一切。
“這是西安航天源動力承攬的首個利舊與新建并行的塔體改造項目,保留部分老塔可以有效幫助業主控制施工成本,但同時也為我們的施工增加了諸多困難”。施工經理黃晶晶說道。
改造項目較新建項目相比可謂是工程結構更復雜、施工難度更大、作業空間更小、安全風險更高。再加之受疫情影響,以及榆林地區冬季施工等限制因素,項目部必須要趕在10月入冬前全部完成2套系統的施工任務達到通煙條件。這些都成了擋在項目部面前的一道道難關。
如何解決老工藝下脫硫效率低、排放不達標的問題?又如何最大限度綜合利用老塔資源?項目設計人員多次進行實地勘測,并充分分析煙氣流速、塔體受力以及載荷等情況。
“我們通過反復模擬計算,將煙氣流速、塔內濃縮段與吸收段比例、處理效率以及能耗等各方面因素進行了綜合考慮,提出將原35米吸收塔截掉13米,并在此基礎上將原9米的塔體直徑擴寬至10米,再加高21米,塔體變寬、塔高增高使煙氣流速有效降低了30%,同時增加了漿液循環量,吸收泵流量翻倍,最終也就達到提高脫硫效率的目的。”設計經理夏金松解釋道。
設計關過了,接下來就是如何安全高效施工。由于老泵房機組及管道布置十分緊湊幾乎無可用空間,這就給“小泵換大泵,細管換粗管”的改造方案帶來了巨大困難。“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干!”通過對設備走線的重新布置,并用分片聯合基礎的形式,有效利用空間。塔體部分的施工包含三部分,一是分段拆除,二是加高,三是塔內結構重建。這三部分是施工的重頭,由于脫硫塔內鋪滿防腐材料玻璃鱗片,如施工不當極易引起火災甚至是爆炸。
“關乎生命安全的事就不是小事,項目部對消防工作意識上非常重視,嚴格避免交叉作業,并將在脫硫塔內部接入消防水帶,同時在塔旁配備消防車及滅火器材,最大限度將消防措施保證到位。”也正是這樣,靠著這群敢打仗、能打仗、打勝仗的源動力工程人,出色的完成了項目建設任務。
在1號機組試運期間,排放出口二氧化硫含量平均10mg/Nm3(設計標準35mg/Nm3),氮氧化物含量平均40mg/Nm3(設計標準50mg/Nm3),煙塵排放濃度平均4mg/Nm3(設計標準5mg/Nm3),煙氣排放各類參數指標均低于設計要求,均符合國家排放標準。同時正式運行后每年還可直接產出2.2萬噸的硫酸銨化肥產品,具有可觀的經濟效益。
如今,項目現場的煙囪高高矗立,沒有了冗長的拖尾和濃煙,那里的天更藍了……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