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志明
全球公共衛生事件蔓延,宏觀面偏弱,原油重挫至負值,大宗商品創歷史新低,內地物流癱瘓,中國甲醇行業庫存積累,上半年表觀消費量增速放緩至3.72%,市場價格同比跌幅逾20%。
“黑天鵝”出現,行情破歷史低位
2020年上半年,中國甲醇市場震蕩探底,創2008年以來新低。據隆眾數據統計顯示,中國甲醇期貨主流合約平均價格僅在1880元/噸附近,同比跌幅23.6%,太倉平均價格1810元/噸,同比跌24.6%;廣東1785元/噸,跌26.5%;河北1688元/噸,跌22%;內蒙古1504元/噸,跌23.7%。
春節前國外限氣,伊朗超80%甲醇裝置停車檢修,外盤供應偏緊,港口庫存連續4個月下滑,跌幅超45%,沿海市場走高,套利窗口開啟,內地上揚。1月下旬,國內疫情暴發,各地物流運輸癱瘓,行業庫存積累明顯(半個月左右的時間,多數甲醇企業庫存增加1~2倍,部分更高),行情斷崖式下跌。2月中旬以后,國內疫情得以有效控制,國家陸續出臺相關復工政策(國家發改委下調水、電、氣價格等),行情略有回升,但隨后全球疫情暴發,原油重挫至負值(WTI跌至-37.63美元/桶),大宗商品全線崩盤,市場二次跳水。4月下旬后,國內及全球疫情逐步穩定,但需求端恢復相對緩慢,市場窄幅震蕩。
新增繼續釋放,但疫情影響內地供應縮水
2020年上半年中國甲醇產能繼續增加,總產能達到9033萬噸,新增產能305萬噸,剔除失效產能,有效總產能達到8680萬噸。國家供給側改革、環保、安全等政策的不斷實施,穩定了新建項目的投產速度,公共衛生事件的突顯,延遲了部分新建裝置的投產時間。
2020年上半年中國甲醇產量3270.07萬噸,同比跌0.14%;月均開工率為67.63%,同比下滑5.24個百分點。2月因為公共衛生事件爆發,交通運輸受限,甲醇企業出貨困難,在庫存壓力增加下,部分企業裝置停工或降負荷運行。隨著2月下旬支持企業復工及恢復道路運輸等相關政策的出臺,整體開工及產量逐步提升。公共衛生事件影響檢修人員、物資到位較晚,各企業春檢計劃推遲至3月下旬開始,4、5月產量及開工率大幅走低。6月由于國內甲醇市場價格持續在低位震蕩,多數生產企業一直處于虧損狀態,部分企業停車或降負,導致產量及開工率再度降低。
全球疫情發酵,進口再創新高
2020年上半年中國甲醇進口量預估598.7萬噸(6月進口數據為預估數據),同比增加133.86萬噸,增幅28.8%。進口來源仍以中東、東南亞、南美為主,其中伊朗貨源仍占據主要位置,伊朗及阿聯酋貨源占比在37%附近。
今年一季度初由于伊朗天氣原因導致限氣影響,當地裝置短時間出現接近全停的狀態,同時由于春節假期影響下游接貨呈現慣性減少,導致一季度后期進口量出現明顯縮減。但春節之后,國內疫情暴發及后續全球疫情呈現加劇影響,印度、中東及東南亞等地紛紛出現封國現象,全球需求縮減明顯,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需求區域,外盤貨源紛紛發往國內進行套利,致使二季度開始進口量急劇增長,甚至部分船貨出現長達1個月的滯港情況。下游烯烴亦在外盤貨源價格優勢的情況下,大量補充進口貨源,6月進口船貨轉移至烯烴下游為主,亦使得進口量再創新高,達到近年來頂點。
上半年國內甲醇港口庫存整體呈持續上升趨勢。據隆眾資訊統計顯示,截至6月平均高達118萬噸,同比增幅61.64%。主因疫情過后終端工廠復工緩慢,但外盤套利(今年以來多數在100~200元/噸,最高超300元/噸,平均也在150元/噸附近)尚可,利潤驅動下,進口貨不斷增加,港口庫存不斷積累。
高供應弱需求,甲醇生產企業庫存攀升
據隆眾資訊數據統計顯示,2020年上半年,國內甲醇生產企業庫存共計1444.93萬噸,同比增幅38.22%。因企業庫存樣本擴增,2月同比大幅增長95.75%;且因2019年7月樣本二次擴增,華中地區同比暴增404.97%,華東地區大幅增加41.6%,華北地區增幅25.73%。但去除擴增樣本地區對比來看,西北地區、東北地區亦有明顯增幅,主因是2月國內突發大型公共衛生事件引發需求銳減,同時供應端進口貨大幅增加,且港口貨源階段性倒流內地,在內地整體高供應格局下,甲醇行情持續在低位震蕩運行,下游基于“買漲不買跌”心態整體采購節奏滯緩,致使上游企業庫存長時間維持在同期高位水平。
上半年中國甲醇下游消費量超過3300萬噸,同比減少2.8%,實為罕見。其中以甲醛、二甲醚、MTBE為主的傳統下游消費不足900萬噸,同比跌幅超13%,公共衛生事件對于餐飲業影響相對較大,二甲醚需求減少較多;全球疫情蔓延,板材出口受限,國內房地產業欠佳,甲醛用量縮減;油價跌至負值,汽柴油市場轉淡,MTBE需求減弱。新型下游占到總消費量的75%,繼續位居消費領域榜首,雖然疫情暴發,但口罩需求暴增,熔噴布及聚丙烯需求增量明顯,為此,今年中國MTO裝置運行受影響相對較小。
國內市場中心或將上浮
隆眾資訊認為,2020年下半年中國甲醇市場重心或存一定上浮可能,但暫時看高度有限。宏觀來看,國際原油步入震蕩上漲周期,海內外疫情逐步趨于穩定;從供應端來看,三季度國內外裝置檢修消息頻繁,并且隨著“迎峰度夏”傳統用煤高峰的到來,致使煤炭價格走高,導致甲醇企業虧損加劇,后期成本方面仍是支撐價格底部的關鍵因素。陜西、新疆及山東等地雖陸續有新裝置投產,但生產運行會參考短線價格與盈利情況。從需求端來看,傳統下游需求趨于向好,烯烴工利潤暫可。
經濟修復為下半年宏觀面主邏輯。基于全球疫情、復工推進可持續的前提,下半年經濟逐步修復、企業盈利增速逐級改善是主趨勢,商品、股票等風險資產在大方向上會受益。另外,在全球疫情壓力下,貨幣政策擴張比較明顯,對于中長期通脹的擔憂升溫。總體來看,預計三季度開始,國內GDP將展開大幅反彈,經濟復蘇跡象在當前已經顯露,四季度可能達到全年增長的最高峰。風險點主要表現在疫情反復、美國對華持續不斷的貿易戰、外貿需求的下滑,都會對國內經濟帶來挑戰。整體來看,2020年全年經濟增長預計在2%~3%。
下半年國際油價謹慎樂觀。各大海外機構對于2020年國際原油市場普遍持較為謹慎的態度,多數機構均提到對需求預期和意外事件的擔憂。OPEC+減產及美國的產出表現、海外疫情的進展、全球經濟及貿易形勢的不確定性,是下半年值得關注的幾個重要方面。預計下半年原油價格先小幅下行后趨穩,布倫特期貨運行區間在37~55美元/桶。
預期投產較多,內地供應不減。2020年中國甲醇行業仍深度調整,供給側改革、環保嚴查貫穿全年,同時在公共衛生事件及進口低價貨源沖擊下,市場競爭愈演愈烈。下半年甲醇新增裝置相對較多,約在847萬噸左右,到年底預計甲醇總產能或超9500萬噸,下半年總產量或在3500萬噸左右。由于下游市場需求乏力,三季度市場很難有太大起色,意味著國內市場整體產出量及開工率仍將維持在低位,預計三季度市場開工率在68%左右、產量在1700萬噸左右。進入四季度,市場整體開工或將有所提升,預計開工率在71%左右、產量在1800萬噸左右。
套利指引,進口高位常態化發展。2020年全球疫情對于甲醇市場供需影響較大,目前仍有源源不斷的國外貨源發往國內套利,雖然由于前期滯港影響,船只運力緊張,部分合約貨源稍有推遲,但預計三季度后期伊朗地區貨源供應恢復概率較大。綜合來看,未來進口量高位或成為常態,月均進口量或將繼續在90萬~120萬噸的水平波動,下半年總進口量或在600萬~700萬噸左右。
宏觀趨于向好,需求有望提升。2020年下半年需要聚焦國外公共事件的穩定、國際原油的走勢,以及國內宏觀面刺激性政策的出臺,在無突發因素出現情況下,國內甲醇下游需求存在一定向好預期,下半年甲醇下游需求量或超3600萬噸,全年或在7000萬噸左右,較2019年或有所減少。
需求端趨于增加,多數業者看漲后市。據隆眾資訊對中國204家樣本(生產企業、貿易商、下游生產企業、金融企業等)發起的2020年下半年行情走勢預測調研顯示,三季度,生產企業中看漲占40%、看跌占25%、看穩占29%;貿易商看漲占30%、看跌占31%、看穩占32%;下游生產企業中看漲占74%,主因魯西MTO恢復及其余下游裝置開工存提升預期,看跌占7%、看穩19%;金融企業看漲占63%、看跌占25%、看穩占12%。四季度,生產企業看漲占38%、看跌占24%、看穩占38%;貿易商看漲占41%、看跌占18%、看穩占41%;下游生產企業看漲占71%,主因若公共環境衛生事件穩定,需求端或逐步好轉,看跌占23%、看穩占6%;金融企業看漲占38%、看跌占37%、看穩占25%。
市場預期偏強,運費增加可期。2020年下半年運費或有所上漲,不排除在150~250元/噸波動。宏觀及原油有一定支撐,后期趨于向好,成品油市場可期。另外,國慶節及春節前下游企業存在備貨需求,甲醇配貨車輛需求較大。再者,進入冬季,雨雪天氣較多,道路運輸受阻,運輸周期較長。
(作者單位:隆眾資訊)
標簽:甲醇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