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劉江波
“充分發揮扶貧點自然資源優勢,開展特色扶貧項目,探索建立經濟發展、生態改善、貧困戶增收的脫貧之路。”今年8月,集團公司董事長張玉卓在安徽潁上縣與岳西縣調研扶貧工作時強調。
中國石化分別自1988年和2002年起定點扶貧安徽潁上縣與岳西縣,先后選派29名扶貧干部,投入資金2億余元,因地制宜發展特色產業,聚焦致貧問題精準施策,實施各類扶貧項目,助力當地打贏脫貧攻堅戰,岳西縣和潁上縣分別于2018年和2019年退出貧困縣序列。
助產業發展,老鄉日子越過越紅火
產業增收是脫貧攻堅的主要途徑和長久之策,發展好一個產業,就能帶動一方經濟,富裕一方百姓。
地處大別山腹地的岳西縣魏嶺鄉,幾乎家家戶戶都有茶園。大山饋贈優質茶葉的同時,也阻隔了茶葉外銷之路。出門便爬坡,吃糧靠肩馱,生動描繪了當地人的生活。
2019年1月,中國石化在岳西縣成立的雨思憶合作社改變了這一情況。合作社不僅收購老鄉的新鮮茶葉,還流轉70畝連片土地建設物聯網智慧茶園,統一加工后借助中國石化渠道銷售。該項目共投資301.2萬元,其中中國石化代41戶貧困戶入股70萬元。
每年茶忙時節,包括53名貧困人員在內的80多位村民會來這里工作。2019年,合作社還給中國石化代入股的貧困戶每戶分紅1000多元。
潁上縣的烤鴨蛋也是當地特色產品,但一直以來都是小作坊制作,沒有形成產業。2019年8月,在中國石化的幫助下,龍耕生態蛋鴨養殖扶貧示范基地建成,棚舍面積3600平方米,可吸納50名貧困人員進來務工、參與分紅。經過努力,烤鴨蛋通過易捷銷售渠道,開始銷往全國各地。今年疫情期間,中國石化還采購18萬枚烤鴨蛋捐贈給湖北抗疫一線。
選好帶頭人,致富路越走越順溜
“在貧困地區,老百姓長期生活在本地環境,思想不夠解放,在發展產業的時候,步子邁不開、思路跟不上。因此,選好帶頭人,領著大家一起干,才能讓扶貧項目更好更快落地見效。”中國石化掛職潁上縣的扶貧干部李元告訴記者。
朱守成是潁上縣建潁鄉遲溝村人。早些年,他從事建材生意。2016年,中國石化找到這位致富能人,共同成立生態農場。中國石化代表貧困戶入股,經驗豐富的朱守成負責管理,收益按股比分成。朱守成將發展重點瞄準湘蓮種植,并借鑒外地成功經驗,在湘蓮塘里養殖鱖魚和小龍蝦。之后又將鱖魚和小龍蝦換成了經濟價值更高的螃蟹。
朱守成說,蓮蟹共養,好處很多。螃蟹可以為湘蓮提供有機肥料,而湘蓮可以為螃蟹提供較好的生長環境,螃蟹湘蓮互補長短、和諧共生。
潁上縣交通便利,加上螃蟹等受到市場青睞,朱守成的初期投資兩年就收回。跟著朱守成一起干的貧困戶也充滿干勁。通過土地流轉成為股東的朱守倉最近忙得不可開交。入股后,他第一年得到分紅4000元。他樂呵呵地說,現在他不僅自力更生,還有能力贍養年邁的父母。
在岳西縣響腸鎮新滸村,700畝高山生態農業基地在眼前鋪開,致富帶頭人王世遐正在忙活。
以前,新滸村主要種植水稻,遇到不好的年景,一畝田一年連肥料錢都掙不回來。現在建設生態大棚,改種經濟價值更高的農作物后,一畝地每年產值6000元到7000元。收入增加了,觀望的貧困戶也紛紛加入合作社。
織密保障網,兜底解困暖人心
老有所依、老有所養,是社會文明的重要標志,也是精準扶貧重要任務。隨著農村空巢化問題越發嚴重,傳統家庭養老模式遭遇挑戰。中國石化建設鄉鎮養老院,讓農村老人也能享受生活照料、家政服務、康復護理等服務。
團結敬老院是中國石化扶貧項目,今年1月投用,目前入住五保老人22位。走進娛樂室,10多位老人在打撲克、搓麻將。“住在這里很方便,有人一起說話聊天,每天都高興得很。”83歲的章大爺一邊整理手中的撲克牌,一邊用濃濃的方言說道。
73歲的姜源順老人見到中國石化的干部特別高興,大聲朗讀自己創作的詩歌:“謝鎮團結敬老院,中國石化來援建”“老人幸福不忘黨,石化明天更輝煌”。
目前,中國石化在潁上縣建設的兩所敬老院,作為農村養老模式的有力探索,得到地方政府及當地百姓的認可。
因病致貧是農村地區貧困的重要原因之一。一場意外或疾病來襲,一個家庭如果暫時無法挺住,就容易陷入貧困,關鍵時候搭把手、加把力,就可以減少這種情況的發生。中國石化掛職岳西縣的扶貧干部艾中華表示。
2016年開始,中國石化安排700萬元專項資金,在岳西縣開展“同舟工程——中央企業參與‘救急難’”行動。截至2019年底,累計救助群眾592人次,支付救助資金652.35萬元,兜底保障部分困難群眾,幫助特困家庭走出困境、看到希望。
幫扶不松勁,脫貧不脫鉤。集團公司扶貧辦負責人表示,中國石化將繼續加大扶貧力度,持續鞏固扶貧效果,增強地方造血功能,共同邁向全面小康。
標簽:中國石化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