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噸銅棒可降低100元左右的成本,兩個月至少能給企業省下5萬多元。”8月伊始,浙江斯丹特閥門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鋒清算完6月7月的原材料費用支出,結果讓他大為驚喜,“成本降了!”
成本降低的主要原因是采購渠道和方式發生了變化——從線下到了線上。
今年3月底,玉環市上線“浙江智聯閥門產業互聯網平臺”(下稱“智聯平臺”),為玉環市水暖閥門企業購買原材料提供了新途徑。智聯平臺以政府為主導,依托浙江清華長三角研究院臺州創新中心,以水暖閥門產業銅材料供應鏈和金融一體化為切入點搭建的互聯網平臺,主要服務包括信息技術服務、大數據服務等。
作為“中國閥門之都”,玉環市有1300多家水暖閥門生產加工企業,年產值達350億元。其中,900多家各類閥門加工企業集聚在玉環市龍溪鎮,占全鎮企業總數的90%以上。“我們鎮上的水暖閥門企業中,850多家屬于小微企業,規模小、數量多,原材料整體需求量大但相對分散,這就導致企業采購議價能力弱。不僅如此,以往原材料采購地多在外省,成本難以降低的同時,還存在原料供應商資質無法評估的問題。”龍溪鎮扶工助企專班在調研中發現的共性問題,擺在了鎮黨委書記張國力的案頭,而這次智聯平臺成立,就是破題之策。張國力坦言:“我們就是想借助平臺力量,集聚國內外閥門行業創新要素,打通采購渠道,改善產業鏈、供應鏈存在的薄弱環節,保障交易安全,降低生產成本。尤其是在疫情防控常態化情況下,進一步激發企業活力,增強產業發展的內生動力,助力產業在內循環中立于不敗之地。”據統計,智聯平臺運行以來,訂單交易額已超2億元。
“受到疫情與國際形勢影響,今年上半年對我們外貿企業來說壓力挺大。以往采購總要往外地跑,對接的合作商還要考慮對方資質、交易安全等問題。智聯平臺成立后,不用出公司,只要動動手指,就能貨比三家,采購到當下最實惠的原材料,還能保證交易安全,真的是省時省力又省心。”王建鋒感慨道。
作為第一批在平臺上采購原材料的企業家之一,浙江巨龍流體智控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瞿岳鳴則表示:“對于我們來說,不光是節省了實打實的成本,特別是疫情期間,還給了企業發展的信心。”
在玉環,從小微企業的痛處著手,深化“三服務”,精準有效施策,用心用情幫扶小微企業的發展,已成為一種常態。
當地組建的272個扶工助企專班,深入一線幫助企業紓困解難。產業園建設項目審批手續補辦、企業技改項目跟進、企業用電問題……一個個來自一線的問題、來自基層的聲音不斷匯集,一一得到解決反饋,出臺針對性強的惠企政策,實打實地把服務送進企業。(記者 徐子淵 曹思思 潘玲惠)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