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區塊內布井、斷塊內布井的傳統方式,以井場為圓心,1500米至2000米為半徑,讓范圍內涉及的所有斷塊潛力點組團創效,提升單井和井場的儲量控制能力,提升每口井、每寸井場用地、每次施工、整個油藏的價值創造力。”談及“斷塊群”聯動建產模式,勝利油田東辛采油廠副廠長盧惠東說,如果說最初的“井工廠”建產是以斷塊、區塊為中心的地面集約,“斷塊群”模式則是以井場為增效單元,實現油氣資源、土地資源、社會資源的多重集約創效。
這也是東辛廠應對復雜斷塊占比大和城中油田打井難的集約化管理。
用可用的地開發最優的儲量
東辛油田有一張特殊的剩余儲量分布圖,圖中不僅有不同顏色標注的剩余儲量豐度,還有一個個圓圈框起的地域。
東辛地質所副所長龐麗麗說,每個圓心就是一個地面可用井場,每個圓就是這個井場能控制到的地下儲量,在潛力描述、綜合調整的方案中,這部分儲量不分新老區、不分所在斷塊,都是這個井場的可控斷塊群。
實施過程中,他們做到油藏與地面的充分結合,以可用井場為中心,精細范圍內跨斷塊統層對比和多斷塊組合描述,利用大段棱精細刻畫、斷塊結合部認識等6項技術實現老區剩余油和新區新儲量的同步發現規劃,實現井場可控儲量最大化。
目前,東辛廠共對9個斷塊群實施油藏精細描述,覆蓋地質儲量1312萬噸,其中7個斷塊群已實施調整,完鉆新井71口。
用最少的井控制最多的儲量
“1800米處營13東營組斷塊,2000米處是營14斷塊,2500米處是營1斷塊。”營91井臺是已調整的“斷塊群”之一,其中營13斜195井的地下井身軌跡具備儲量組團的顯著特點,“多靶點技術”則是實現這一效果的重要保障。
東辛地質所副所長梁穎介紹,在“斷塊群”模式中,他們還做到油藏與鉆井的充分結合,靶點則是設計的鉆井方向。鉆井過程中,以每個靶點為目標調整地下的井身軌跡,也通過向每個靶點的鉆入串起更多的儲層,實現每口井的儲量控制最大化。
營91井臺共設計新井13口、配套老井調整14口,布井時,技術人員綜合分析井場1500米半徑范圍內的3個斷塊潛力點,為營13斜195井在內的6口油水井設計了2到3個斷塊的組合,儲量控制程度由68.2%提高到85.6%,新增可采儲量20.8萬噸,采收率提高3.9%。
用對癥的工藝動用最大的儲量
辛109斜183是辛109斜184的對應注水井,但在技術人員楊建亭眼中,它是“兩口井”。
因為井場受限,辛109斜183屬于逆斷層打井,無法兼鉆同層系的高部位儲層,為此,楊建亭在鉆探下部層段沙二1的路上,設計了上部層系沙一4的高部位靶點,以備日后轉為采油井。
“我們管這類井叫做一井多用。”梁穎說,這一做法能實現層系間的高效輪換,儲量動用率會進一步提高。辛109斜183屬于不同井別的層間輪換,他們還利用分采分注工藝,實現同一口井不動管柱分別生產兩個層。
受注采井距影響,營13斜155井組的3口油井含水和能量差異較大。離水井最近油井含水96%,動液面612米,最遠油井含水89.4%,動液面測不出。技術人員通過分采分注工藝,使井距近的油水井“不見面”,水井注上層時,油井采下層,水井注下層時,油井采上層,實施后,井組日油上升4.3噸,含水下降7.7%。
油藏與地面、鉆井、工藝的充分結合,最大程度發揮了儲量價值,也實現的東辛人的思想再解放。
據了解,近期他們設計的營1斷塊群綜合調整方案已通過油田方案審查會,接下來,他們還將在北二路西二路到東三路路段,設計4個同臺井場,其中包括4個斷塊群、涉及8斷塊,覆蓋地質儲量3000萬噸左右。
根據設計方案,鉆井設計利用井口槽技術,實現鉆井、采油及作業空間重疊利用;地面配套則配備區域中心站模式、 短流程處理工藝、直流母線群控供電等工藝,在最大程度發揮儲量價值的基礎上,最大程度優化投資規模、實現安全環保,提升油藏整體價值創造力。
(王維東 田真)
標簽:勝利油田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