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來源: 經濟日報
南通千紅石化碼頭投建的油氣回收裝置,近日完成了廢氣回收管道敷設及船岸界面安裝,順利接入廢氣回收設備,具備碼頭船舶油氣回收能力。至此,南通市自2017年開始推動的全市沿江危化品碼頭油氣回收建設任務全面按計劃完成,全市沿江9家企業共11個從事原油、汽油或石腦油裝船作業的碼頭泊位全部具備油氣回收能力,實現了沿江危化品碼頭油氣回收設施全覆蓋。
“油氣回收,并非可有可無。”市交通運輸局生態環保處負責人說,近幾年,揮發性有機物(VOCs)受到越來越廣泛的關注,與灰塵相比,VOCs看不見、摸不著,危害卻很大,容易生成PM2.5和臭氧,導致光化學煙霧,加重灰霾,成為大氣污染的“隱形殺手”。而油氣作為VOCs中石油類產品烴組合的揮發物,污染環境,危害人體健康,當空氣達到一定的濃度限值時,還會有火災爆炸的風險。
2017年,南通市根據部、省要求,開始部署推動沿江危化品碼頭油氣回收建設任務,通過安裝油氣回收系統,將那些在儲運、裝卸過程中肉眼看不見的油氣統統“抓起來”并還原成汽油,起到保護環境、保護健康、節約能源的三重作用。南通陽鴻石化儲運有限公司作為全市試點建設碼頭,在2017年就率先投入200余萬元在碼頭新增一套油氣回收裝置,采用“冷凝+吸附”組合工藝來回收處理碼頭接卸過程中產生的油氣。“盡管設施建設投入較大,但不管是從物料的回收角度,還是從VOCs減排角度,對企業都是非常有利的。”陽鴻石化相關負責人算了一筆“環保賬”背后的“經濟賬”:“這套油氣回收裝置油氣排放濃度≤25g/m3,油氣處理效率≥95%,按照油品折算標準煤系數,碼頭一年油氣回收節能量為1740.95噸標準煤。”
據悉,為深入推進船舶和港口污染突出問題整治,有效防治油氣污染,市交通運輸局加大了油氣回收設施建設宣傳和推進力度,在充分調研和與相關企業溝通的基礎上,分年度制訂了碼頭油氣回收設施建設計劃并督促實施,提前半年實現了“應建盡建”的年度目標,今后南通市還將對已建成的油氣回收設施使用情況進行檢查。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