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疫”尚未全勝,油價又遇寒冬。面對當前油價低位震蕩的嚴峻形勢,華北油氣分公司采油一廠緊緊圍繞提質增效,按照“利舊盤活變有效、改造革新變高效”的思路,謀發展、尋突破,從利舊盤活、深度優化、改造革新等方面入手,創新工作方法,對外調撥盤活、出租創收,對內優化配套、升級創效,充分利用現有閑置資產,向閑置資產要效益,向工作創新要成效。
截至目前,該廠累計盤活設備322臺套,完成年度閑置設備資產盤活任務的115%,超額完成華北油氣分公司下達的盤活閑置資產目標。
利舊盤活,把“包袱”變財富
“受2016年原油價格斷崖式下跌影響,大量沉睡的資產變成‘包袱’。把‘死’資產變成‘活’資源是企業發展的必要路徑。”該廠設備管理室主任朱晉說。“及時將閑置資產對社會進行調劑,既降低了庫存資金占用,也盤活了資產。”
該廠本著“省一分錢比掙一分錢更容易”的理念,以市場為導向,向管理要效益。組織生產、安全、設備等相關單位分析資產積壓原因,并對閑置的3353套設備資產進行勘驗,檢驗各種設備外觀、性能是否完好,各種性能指標是否能達到現場生產需要。
對勘驗合格的3247套閑置設備制定處置方案,按照通用、注采和油氣專用設備對現有閑置進行細分,經過市場調研和專業論證,對企業短期無需求的發電機、野營房等閑置資產進行改造升級,有針對性的開拓目標市場。同時,利用各種平臺牽線搭橋,打通出租渠道,在工區內出租配套設備,把“沉睡包袱”變成財富資源。
5月初,安全順利完成調撥至華東油氣分公司的30臺套8型抽油機的吊裝任務和現場實物交接,減少年折舊33.51萬元。通過對外調撥和租賃,該廠累計盤活資產凈值逾九百萬元,創收79.25萬元,其中對外租賃創收47.97萬元。
深度優化,花小錢辦大事
“電費和維修費是提質增效的重中之重,也是難點。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水源井、增壓站和發油點是‘耗錢’大戶。”朱晉介紹說。
為了有效克服水源井電潛泵檢維修難度大、成本高問題。他們以“抽油機+抽油泵”模式替代原有的電潛泵生產模式,先后在取水量較少的HH55-1等3口水源井進行應用,使生產單耗從3.95千瓦時/方下降至1.65千瓦時/方,創效75萬元,盤活資產凈值34萬元。
為了使集輸系統增壓設備更加適用高效。他們逐步用小排量高揚程隔膜泵和備用小排量螺桿泵替代大排量低揚程螺桿泵,先后完成各類泵的優化配套17臺。各增壓站、小集輸發油點均使用小排量隔膜泵、螺桿泵增壓集輸后,設備裝機功率、用電量和維護成本,分別降低71.4%、66.7%和82.3%,共計節約生產成本95.4萬元。
今年初,采油廠開展超破壓注水先導試驗,現有注水泵額定工作壓力無法滿足生產需要,且新購置注水泵周期長、成本高,技術人員經過柱塞泵承壓條件與負載能力測算,制定升級注水泵液力端提高工作壓力的技改方案,通過更換柱塞、缸套等承壓元件,將注水泵工作壓力提升至40兆帕,目前已完成3臺泵改造升級,節約采購成本近30萬元,盤活閑置注水泵資產凈值43.60萬元。
改造革新,省力節能環保
“推廣應用‘燃氣發電機+靈活配套并網系統+余熱回收系統’,在擴大閑置柴油發電機組改造為燃氣發電機組投用范圍的同時,既有利于環保,又節能降耗。”朱晉介紹說。
該廠所屬工區地貌溝壑縱橫,集輸系統無天然氣匯集管線,單井套管氣壓力一般低于集輸回壓,套管氣只能對外排放。且發油點原油處理主要靠燃煤鍋爐加熱循環脫水,但存在熱能轉化率低、員工勞動強度大、不夠環保等生產實際。
經充分論證,推廣應用天然氣發電機+并網控制系統+余熱回收系統,將過去的對外排放套管氣回收利用,并配套燃氣報警、遠程控制、余熱回收和并網控制系統等組合拳應用,通過燃氣發電機與市電混合供電,實現一臺50千瓦發電機由原供應3臺抽油機用電增至6臺,有效負荷提升35%,日節約電量434度;對有加熱需求井站,安裝余熱回收系統,通過與空氣源熱泵配合使用,實現機組發熱和尾氣余熱變廢為寶,在天然氣利用率從30%升至82%的同時,原油加熱效率提高40%,減少日用電量200余度。
日前,該廠已安裝天然氣發電機15臺,配套并網系統和余熱系統各2套,日節電量3219度、柴油151.2升,折合電費1751元、燃料費726元,上半年累計節約38.9萬元,盤活閑置設備資產凈值57.8萬元。
(付緒凱 王廣賢)
標簽:華北油氣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