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業費管控一直是勝利海上油田開發管理的重點。如何大幅提升海上電泵井壽命,讓它能夠長期高效創造價值?勝利油田海洋采油廠成立了長壽命注采攻關項目組,通過技術攻關,電泵井檢泵周期由5年延長至7年,年少支出作業費約1.2億元。
今年以來,針對制約海上油藏經營提質增效技術瓶頸,像這樣的專題攻關項目組,海洋廠已成立12個,集合采油廠優勢技術力量,構建全方位立體化技術服務體系,實現海上整體效能提升,目前已破解攻關50余項瓶頸問題,創直接經濟效益1.5億元。
以往,海上采出液需輸送到陸地,進行油氣水分離后,再通過加壓返輸至海上平臺回注。這既產生了大量能耗,又增加了海底管線腐蝕風險。隨著海上生產規模持續擴大,這種海上生產、陸上處理的半海半陸模式,已經不能滿足海上油藏高質量開發需要。
想要突破瓶頸,就要實現海上中心平臺就地分水,就地回注。從十三五中期開始,他們就成立了短流程高效分水攻關項目組,利用海上平臺有限空間,配套簡潔高效集約的分水設備,優選應用高效破乳劑等中心平臺配套能力提升工程,液量處理能力由6.4萬噸提高到8.3萬噸,采出水處理能力由1.31萬方提高至4.0萬方,年節省分水費用700萬元。
“這不僅僅是解決了點上的問題,實際帶來的是海上管理結構調整和整體效能提升。”該廠科研所所長王志偉說,破解中心平臺和井組平臺就地分水、回注能力提升問題,是今后海上油田規模調整提液和措施上產的根本舉措。這就猶如一個家族先把房屋準備充足了,后續人丁興旺的住所問題才有保障。
海洋廠采油工程首席專家、技術管理部主任龔俊介紹,油藏是海上發展的基礎,只有海上油藏開發規律和能力跟地面相配套,實現地上地下一體化融合開發,才能解決油藏發展難題。
地面限制了油藏發展,他們就通過工藝提升,提高油藏創造價值的能力。目前,通過開展全方位的對標追標工作,項目組逐步將該理念由中心平臺前移至油井集中的采修一體化平臺。特別是在百日攻堅創效期間,海洋廠完成了對中心二號平臺短流程分水設備效能進一步提升,分水能力提升30%。
同時,資源是發展的“飯碗”,只有找到優質儲量,采油廠才能可持續高質量發展。為此,海洋廠還成立了增儲上產產能建設項目組。他們在資源勘探方面逐漸由淺層向深層進軍,在東營組,埕北830和樁海斜25取得了百噸以上高產工業油流,為下一步勘探取得了新認識,已連續5年上報地質儲量過千萬噸。
通過點上的突破,帶動整體效能提升是所有項目組共同的目的。據了解,12個項目組并不是固定不變的,后續還會根據實際需要進行補充完善。長壽命注采攻關項目組如今已升級為長壽長效注采攻關項目組,更加突出長效,從源頭上攻關優快鉆完井技術,同時配套完井工藝,保護油藏,保障油井生產工況,實現長期高效注采,產能提升。
(王維東 葛輝)
標簽:勝利油田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