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年女兒就要大學畢業,走上工作崗位了。只要我們繼續努力,日子一定會過得越來越紅火!”7月16日,談起幫扶政策,鐘國友感恩黨、感恩幫扶單位,對未來充滿了信心。
鐘國友是廣東省河源市紫金縣中洞村上格自然村村民,兒子腦癱一級殘疾,妻子鄭小蘭腿部有病行動不便,無法外出務工,沉重的醫療負擔讓這個家庭入不敷出,生活非常困難,整個家里連像樣的家具都沒有,而且以前住的泥磚房經常漏水,生活的貧困讓這個家庭垂頭喪氣。
精準幫扶讓他重新鼓起了生活的勇氣。駐村工作隊在充分了解其家庭情況后,及時將鐘國友家庭列為精準扶貧戶,在駐村工作隊與村委的幫助下,對他的住房進行危房改造。同時,鐘國友邊看邊學,通過自己的勤奮努力,他掌握了建筑工的技術活,得到了村里人的認可,憑借自己的手藝增添了不少的收入。
駐村工作隊還鼓勵鐘國友妻子鄭小蘭,利用房前屋后的山坡和空地,養殖蜜蜂25箱,每年在家生產兩季純天然蜂蜜。工作隊還幫助她把蜂蜜銷售到廣州、深圳等地。
如今,鄭小蘭學會了利用電商平臺銷售,足不出戶也可創收,每年可增加收入5000余元。在短短的4年時間里,家庭年收入從17000元增加到了70000元。
這是中國石化銷售華南扶貧脫困的一個小事例。原來,中洞村屬于革命老區,有8個自然村小組,533戶2453人,全村面積18.8平方公里,耕地卻只有1191畝,而且自然村之間地貌分散,基礎設施薄弱,村民生活水平普遍較低。
自2016年起,銷售華南開始對中洞村進行定點幫扶,駐村工作隊抓黨建、促脫貧,抓產業、促振興,翻新了村莊的面貌,中洞村貧困戶年人均收入從2900元增長到13000元,48戶貧困戶、166人全部脫貧,村集體經濟收入從13000元增長到215000元,省定貧困村出列考核的“十有”指標全部完成,群山環抱下的客家山村,迸發出嶄新的活力。
銷售華南精準施策、量體裁衣,自籌資金30萬元入股紫金縣臨江工業園,中洞村集體每年按照股金15%獲得分紅,年增加收入4.5萬元,為村集體經濟烤了一塊“大蛋糕”。
駐村工作隊因地制宜,在切實保障農村集體穩定增收的同時,還通過光伏發電項目、入股高山茶產業、發展百香果、三華李種植等生態產業,帶動中洞村貧困戶增收,通過這些集中產業扶貧項目,帶動有勞動能力貧困戶每年增收5000多元。
今年是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的關鍵之年,如何打贏打好這場攻堅戰,到了沖刺的關鍵階段。駐村第一書記馬良說:“任何一項工作容不得馬虎和掉以輕心。駐村工作隊將壓實各項工作和責任,注重扶志扶智,激發內生動力,帶領中洞村向全面小康邁進。”
(鐘吉森 馬良)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