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油氣勘探大數據應用(1)紙上到云端

作者: 2020年07月20日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20萬人,這是6月11日新發地出現確診案例以來,官方宣布通過排查后曾來過這里需要進行核酸檢測的群體數量。

原題:你的數據,共享了嗎?

大數據的呼喚

上游勘探大數據化,已成為行業未來發展的必然趨勢。

文/本刊記者 于 洋

20萬人,這是6月11日新發地出現確診案例以來,官方宣布通過排查后曾來過這里需要進行核酸檢測的群體數量。

家住西紅門的韓女士說,她和丈夫都接到過街道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表示,通過大數據排查發現他們最近曾去過新發地。

“其實我們沒有去過新發地批發市場,僅是路過或者堵車在新發地這邊。”韓女士驚奇地說,“沒想到這樣都能排查出來。”

這樣精準數據的得出,僅用了不到一天的時間。

大數據共享的“魔力”,已逐漸滲透進社會生產生活的各行各業中。隨著油氣勘探理論和技術水平的提高,油氣勘探工作也正在逐漸向大數據化邁進。

近期,自然資源部接連發布了《關于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管理若干事項的通知》和《關于做好巖芯數字化與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內容共同指向上游勘探領域數字化。《通知》提出,要統一技術要求,統一管理數據信息。油氣上游的數字化與信息化建設,或將在為未來幾年提速。

由紙上到云端

油氣勘探是一項涉及學科較多、工程量巨大的工作,數據貫穿于石油勘探的整個過程。

“此次發布的《關于做好巖芯數字化與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將促進上游數據共享,對實現全國數據與信息的互通共享具有的重要意義。”能源專家田斌說。

巖芯是研究和了解地下地質和礦產情況的重要實物地質資料,被人稱為“向地球深部進軍的探針”。巖芯是了解地下地層和含礦特征最直觀、最實際的資料。具體到油氣勘探,取芯是非常重要的工作。“巖芯具有體積大、重量大、不便移動等特點,傳統的巖芯服務需要到館觀察、布樣、取樣后送實驗室測試分析。”自然資源部礦產資源保護監督司司長鞠建華說。

受這些特點制約,巖芯的重復開發利用存在兩大問題。鞠建華介紹說,一是巖芯服務模式工作周期長、成本高、巖芯損耗大,極大地制約了巖芯的共享利用。2018和2019兩年,自然資源實物地質資料中心面向社會提供巖芯使用已經超過10萬米,取樣1萬余件。這和目前保存在該資料中心的巖芯總量比,幾乎是滄海一粟。二是巖芯在保管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會產生風化、氧化、破碎等變化,會丟失大量的信息甚至損毀。

“要改變巖芯‘一次性用品’的狀況,基礎就是提高巖芯的數字化和信息共享程度”。鞠建華說。

基于此,我國2007年開始,逐年加大了巖芯數字工作。截至2019年底,該資料中心已完成約40余萬米Ⅰ類巖芯的圖像掃描數字化工作,完成5萬余米Ⅰ類巖芯礦物和元素數字化工作,目前正在部署開展油氣地質調查巖芯關鍵層位的CT結構構造數字化工作。安徽、寧夏、黑龍江、山東、四川和西藏等部分省級館藏機構,先后開展了Ⅱ類巖芯圖像數字化工作,并取得了積極進展。

此次自然資源部發布的《關于做好巖芯數字化與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旨在構建全國統籌、有效匯集、高度共享的巖芯大數據共享服務格局;目的就是要使我國已形成的巖芯在‘向地球深部進軍’國家重大戰略的實施中,在地質科學的進步中,在找礦突破的支撐中發揮更大作用。”田斌說。

較《關于做好巖芯數字化與信息共享工作的通知》早幾天發布的《關于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管理若干事項的通知》,則對申請礦產資源評審備案過程、申請人資質以及評審權限,做了詳細規定;針對油氣礦產規定,在探采期間探明地質儲量發生重大變化(變化量超過30%或達到中型規模以上的),應當編制符合相關標準規范的礦產資源儲量報告,申請評審備案。

“對儲量報告的標準規范規定得更為詳細,有利于統一管理數據信息。”田斌說。值得注意的是,該文件特別規定: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制定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服務指南,建立專家庫,實現各自然資源主管部門專家庫信息共享,健全工作規程和業務質量管理體系;自然資源主管部門應加強礦產資源儲量評審備案信息化建設,統一技術要求,實現全國數據互通共享。

這兩個《通知》,對巖芯和礦產資源儲量信息全國數據互通共享的指導意義不言而喻。

引爆高質量勘探

時間回到2018年4月,新疆區塊在這一年將進行第二輪招標。為了貫徹落實國務院發布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石油天然氣體制改革的若干意見》(中發〔2017〕15號),自然資源部對各個油氣企業發出了關于做好2018年油氣地質資料匯交專項清理對比核實工作的通知。

時任東北一油田檔案員的田青對這次地質資料匯交印象特別深刻。“我們是地質資料匯交任務的最后一家,開發資料中心的人員來到我們這里時已經是11月底了。雖然前期我們已經做好了準備工作,但油氣勘探地質資料種類多、數量大,有些年代久遠等,匯交的那幾天,我們檔案館辦公樓二樓晚上一直燈火通明。”

田青所在的油田并不是個例。據了解,開發資料中心的員工完成本輪資料匯交歷時3個月,出差80余人次,行程10萬余公里。“很多資料是手寫紙質保存,有的用磁帶、光盤、移動硬盤等保存。這種情況就需要我們親力親為,到現場整理一手的資料。”開發資料中心一員工說。

很顯然,面對海量的勘探數據,整理就是一項大工程,更不用提高效的利用了。

“油氣勘探數據量往往規模巨大,如三維地震勘探數據體量甚至可達PB級。隨著勘探過程的持續進行,原始數據和成果數據、老數據和新數據不斷積累,數據量日益增加。”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平英奇說,“數據類型繁多,油氣勘探資料具有明顯的多元性。在油氣勘探的不同階段,所產生的數據類型也有所不同;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油氣的數據具有時空關聯性。”這些特點,使得大數據技術在上游勘探領域的應用前景十分廣闊。大數據與油氣勘探的結合,必將產生奇妙的效應。

2019年11月27日,中國石油正式發布中國石油勘探開發夢想云平臺2.0版本。石油上游業務信息化共享邁入一個更高的階段。截至目前,夢想云平臺統一數據湖已管理48萬口井、600個油氣藏、7000個地震工區、4萬座站庫,共計1.7PB,橫跨60多年的數據資產,涵蓋六大領域15個專業。目前,它在中國石油內部實現了各個油田上游業務核心數據全面入湖共享,形成了國內最大的勘探開發數據湖。

“數據入湖共享,有利于推動上游勘探向精準、高效發展。”全國地質資料館郭慧錦說。毫無疑問,大數據在上游的推廣共享,讓國內外的油氣公司嘗到了甜頭。

用大數據開發油氣,康菲石油在美非常規資源日產量超30萬桶當量。康菲石油全球勘探、油藏及其他國際業務總裁RichardLunam表示:“在過去10年的美國‘頁巖油氣革命’大勢中,康菲石油的非常規油氣產量能夠趨于前列,重要因素之一是共享大數據的分析運用。”

國際能源機構(InternationalEnergyAgency)曾在其發布的《數字化與能源》報告中估計,數字技術可將生產成本削減多達20%。這意味著到2025年,在上游行業使用數字技術可能會導致資本支出和運營支出累計可節省1000億美元至1萬億美元。

目前,我國石油消耗量已位居全球前列。但我國自身石油資源量因快速消耗而逐漸減少,勘探難度不斷提高、加大。面對動蕩的原油市場,精準快速地在眾多數據中快速高效地提取有用信息,已成為提高勘探成功率的關鍵。

1999年大慶油田提出“數字油田”理念以來,國內各油田在上游勘探方面對大數據已有不同程度的試水。2002年,勝利油田物探院基本建成我國首套勘探支持系統,使決策人員現場就可看到各個采油廠豐富的海量數據,大大提高了勘探部署決策效率和質量。上游勘探的數字化,讓長慶油田快速崛起成為我國最大的油氣生產基地,連續7年油氣當量突破5000萬噸,而員工人數始終保持在7萬人左右……

除降低成本、提高勘探效率外,大數據的運用可以讓上游企業做到“未卜先知”。石油行業大數據蘊含著巨大的價值,對物探、鉆完井、船舶、油田生產等各個階段,進行大數據分析多維度、多時空地統計和類比,能夠發現小數據所不能找到的規律和知識,進而預測未知的油氣藏或是未來的油氣田生產狀況。

將大數據技術和油氣勘探過程相結合,必將為油氣勘探行業的轉型發展提供重要支撐。“而資料的部分共享互通,將推動油氣勘探登上一個新的臺階,實現1+1>2的效果。”田斌說。

深化油氣體制改革

于企業而言,大數據的引入帶來了降本增效;于行業而言,大數據將促進行業轉型升級,深化我國的油氣體制改革。

開放上游,刺激多元市場主體進入上游勘探領域,成為我國油氣行業迫切之需。“勘探資料的部分共享,則是這些市場主體進入上游勘探領域的‘敲門磚’。”田斌說。

2019年,有一件事引起了業內廣泛的關注。“三桶油”突然加大了上游合作力度。中石油與中石化、中石化與中海油先后簽訂上游合作框架協議,如此密集的合作為多年來罕見。業內專家認為,三大石油公司突然加大合作的背景,是為了提升油氣勘探開發力度、維護國家能源安全。這對各家來說,有助于提高效率、增強競爭能力。

除“三桶油”之間的合作外,2015年我國油氣上游勘探領域的開放就在新疆逐步進行,到2019年對外資也開放“朋友圈”。“開放有利于彼此在勘探開發技術、理論、區塊認知等方面有更多突破,開放也涉及礦權流轉帶來的勘探信息流轉問題。”業內一位專家說。

“油氣地質資料和信息共享,對于深化油氣礦權體制改革具有重大意義,有利于促進礦權體制的合理流轉。”對外經貿大學國際經貿學院教授董秀成說。

各大集團公司都在開展內部區塊流轉改革,部分老區塊在集團公司內部不同油氣田分公司之間已經實現流轉。這就涉及相關區塊已有地質資料的交接和管理問題。目前,業內并沒有形成統一且完善的管理規定,有的公司是只移交成果和原始地質資料,實物地質資料仍由原來的保管單位管理,也有公司是成果、原始和實物地質資料一并移交。

“不管哪一種做法,都會不同程度地提高油氣地質資料的管理成本,同時有可能增大油氣地質資料在交接和轉移過程中出現損失的風險。”田斌說。

“勘探資料的大數據化,有利于規范勘探地質資料和信息的合理流轉,減少其他市場主體進入上游勘探市場的阻力。”業內一位專家說。

2019年6月,我國首個數字地質大型盆地誕生。由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中石化西北油田公司等6家科研機構和大學,歷時6年攻關,明確了塔里木盆地深層生儲蓋條件,優選4個深層有利勘探領域、8個深層有利勘探區帶,建立了34條高品質區域地震大剖面,形成可推廣盆地級地震資料拼接處理技術體系,構建了塔里木盆地的大數據平臺。

塔里木盆地是我國油氣資源中西部接替東部重要基地和西氣東輸的源頭,對其地質結構研究和油氣遠景評價,取得成果的轉化和應用支撐了新疆油氣勘探開采體制的改革,累計引進社會投資近90.1億元,提升了西北油田等在塔里木盆地開展勘探開發的石油企業的勘探信心,實現了塔里木盆地油氣勘探投資主體的多元化。中國地質調查局油氣資源調查中心主任張君峰說:“塔里木盆地地質結構與深層油氣調查,是一項重要的基礎性地質工作。該工作,對于塔里木盆地新區新層系油氣地質研究和勘探具有重要的意義。”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油氣勘探 大數據應用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