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閥門工業協會秘書長盛根林先生專訪
江蘇省閥門工業協會(江蘇省閥協)秘書長盛根林的朋友圈總是更新得很勤,有企業走訪現場圖片,有終端用戶的招投標信息,有分析行業觀察簡評,有行業年度分析總結,有新冠疫情時期行業預測,還有一場接一場的會員企業網上直播信息等等。最近《國際泵閥技術商情》雜志專刊記者,有機會請盛先生以深度觀察及參與者的角度,聊一聊江蘇省閥協與閥門行業發展中的點滴剖析與分析。
60年行業與30年協會:不斷向上
江蘇閥門行業已有60多年的發展歷史,從當年的各縣國營和大集體制企業,經過幾十年發展壯大,到形成了蘇州中高端閥門、鹽城通用閥門/石化機械、無錫控制閥/氣動裝置、常州電動執行機構四大生產基地,年產值達600億元,占全國1/3左右。整個產業鏈配套齊全,產品門類齊全,基本能滿足國內各領域的需求,同時還有大量產品出口海外市場。
江蘇閥協原來設在南京,創建至今已有30多年,在行業發展的過程中起到了積極的組織、引導、團結、協調等作用,但其的運作在2013年前因故曾中斷了8年。2013年,江蘇省經信委表示,江蘇閥協應繼續發揮在行業組織的作用,希望由中核蘇閥科技實業股份有限公司(中核科技)充當行業領頭羊,凝聚、帶領行業一起向前發展。
當年6月,江蘇閥協順利換屆,由中核科技總經理張宗列擔任協會理事長,“我作為常務副秘書長,專職負責協會的日常工作。2018年改選換屆中核科技董事長彭新英任理事長,我被選舉擔任協會秘書長。”
經過這幾年的努力,江蘇閥協從60多家會員企業發展到現在的290多家。在中核科技、蘇州紐威閥門、江蘇神通閥門、揚州電力設備修造廠有限公司、江蘇蘇鹽閥門機械有限公司等理事單位等會員單位的大力支持下,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引導行業進步發展,得到了廣泛認可。
日常工作:以服務行業和會員發展為中心
協會的日常工作以服務行業和會員企業的發展為中心,積極、靈活、富有針對性地組織行業技術交流、參觀考察活動,提供國內外閥門行業最新發展的動態信息、技術咨詢、統計信息、人員培訓。推動商務合作,并促進企業溝通并調整產品結構,以減少惡性競爭,提高管理水平和市場競爭力,推動行業有序發展,實現共贏。
“我們每年都會召開會員大會、理事會、發展論壇、技術培訓等。2013年以來,除了參加國內行業展會、推動企業交流外,還組織會員企業到德國、法國、荷蘭、比利時、日本、美國、俄羅斯等參觀考察,了解并學習國外企業先進的生產制造工藝、現場化管理等。”
盛先生介紹:“自‘江蘇閥協’公眾號創辦7年以來,基本保持每月4次/每次4~8篇的推送頻率,其中大部分稿件都是我自編自采的。雖然辛苦,但一直堅持了下來。在行業日積月累了40多年,并且經常走訪一線,對行業企業的信息和發展動態比較了解,這些都為公眾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
最有成就感的事:得到業內人士和會員企業的認可
盛先生從1973年參加工作到現在,先后在閥門企業擔任機床操作工、綜合統計、企業考核、辦公室主任助理等職務,2003年出于多種原因,在原企業選擇了內退,以自己能力到行業上闖蕩,當年離廠后一度也有的坎坷,依他的性格和信心。開始他的社會工作生涯,……雖然離開了原單位,但并未離開閥門行業。
可以說,文字工作占用了盛先生大部分業余時間。1993年~2019年的25年間,擔任《中國工業報》、《中國化工報》、《通用機械》、《閥協通訊》、《中國閥門信息網訊》、《泵閥世界》等行業內外媒體特約通訊員,編寫了行業各類通訊新聞稿1500多篇。曾評為《中國工業報優秀通訊員,曾經還是〈蘇州日報〉〈姑蘇晚報〉、〈吳縣報〉的地方特約通訊員,采編了1000多篇新聞通訊稿。一些稿件還得了獎。“經常利用休息時間,查閱資料、敲打鍵盤,編寫江蘇閥門行業的原創稿件。”談起這段經歷,盛秘書長笑著說:“文字工作是清貧的苦差使,稿酬很低,到年終也就得個幾百來元,寫得好受人表揚,一出錯則引起反響。但作為深度行業參與者,也樂在其中。”
擔任江蘇閥協秘書長后,盛先生經常到企業去走走看看,跟企業負責人溝通交流,去工廠和車間現場看看,了解一下會員企業實情和產品特點。“因為熟悉整個行業產業鏈,可以把信息分享給潛在的需求者,起到牽線搭橋的作用,這也贏得了企業的信任,受到行業歡迎。與此經常組織好行業活動,為企業做好牽線搭橋工作,樂意做行業有心人,隨時分享行業信息。每年江蘇省在編制發展概況的時候,閥門行業的數據也要收集在內,所以我會寫一個分析專稿。而我寫的所有文章,資料、信息比較實在,讀者也很喜歡。”
“大家都說行業協會工作不好做,眾口難調,但在江蘇省閥門工業協會工作這幾年,我們組織活動也多,我們這幾年先后堅持每年一次會員大會和理事會,還有交流會、論壇、講座、培訓等;組織中內外參觀考察等等適合行業各種活動;平時想方設法策劃活動內容,吸引會員企業主要負責人都來參會或參與活動,組織好會務工作,參會率也高,活動多,協會凝聚力強,贏得了行業認可,同時協會秘書處工作人員也發揮了積極作用,因而每年都有30-50家會員企業加入進來,看到協會的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績,得到了業內人士和會員企業的認可,雖然苦一點、累一點,下班后或走在路上、公交車等場合都在不斷與協會有關做好牽線搭橋工作,我的手機中有2500個行業領導、專家及行業內外微友,保存了1800個電話號,組成一個強大的行業內外朋友圈,因而我的信息全面又廣,形成了濃厚的資源圈。有人說我是“閥門通”,但令我很有成就感。”
盛先生自豪地說:“甚至還有終端用戶把加入江蘇閥協也作為招投標的考評項目。在一些政府評獎項目中,我們協會出的關于企業在行業中的排名等的證明,也被視為很有權威性。”我們的協會也是國內同行協會搞的最活躍,活動最多,會員參與度高,受到同行一致認可的協會。
江蘇閥門行業:走在全國前列,大部分實現了國產化
原來江蘇各縣市都有閥門企業,所生產的工業閥門應用廣泛。2000年前,受計劃經濟體制的束縛,這些國營和集體企業經營不靈活,影響了行業的發展。2000年前后改制后,企業重新煥發活力,江蘇閥門行業進入快速發展通道,企業之間也形成了共識:注重品質,講究質量,踏實做好閥門實體產業,要么不做,要做就做好的(產品和質量),因此技術發展水平走在了全國的前列。
目前江蘇閥門行業中,有2家央企(中核科技、揚州電力設備修造廠)、6家上市公司(中核科技、紐威股份、江蘇神通、道森股份、科遠股份、無錫智能)。中核科技被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和中國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確定為閥門企業戰略供應商,其產品多用于核電、石化領域,在國家大的項目建設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蘇州紐威閥門被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確定為戰略供應商,是當前國內規模最大的閥門生產制造公司,2019年產值達26億,國內和海外銷售各占50%左右。
蘇州安特威閥門發展才10年,專注于特殊閥門,包括煤化工、氧氣閥、硬密封球閥等獨特產品,已在國內建立起了相當高的聲譽,年銷售額將近4億元,實現了進口替代,企業智能化管理也走在了行業前列。
隨著無錫地區控制閥技術與生產能力的不斷提高,無錫智能自控工程股份有限公司、無錫斯考爾(SCORE)自動控制設備有限公司的年產值也達到了2到4億。在無錫還有家控制閥的規模型外資企業--無錫自控工程(無錫)有限公司,也是國內較大型的控制閥企業。
這些企業有個共同特點:舍得在人才和科研上投入,企業自身實力不斷提高,贏得了國內、國際市場的信任。同時,技術和管理優勢也不斷溢出,為產業鏈上的其它企業起到了標桿、示范和帶動的作用。
江蘇閥門行業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中國閥門行業的發展水平,特別是核電閥門,由于研發力度較大,近年來進展很快。以前很多高端閥門(如核電閥)都需要進口,現在,主要核電閥門都實現了國產化,包括主蒸汽隔離閥。只有少數核一級閥門,如部分控制閥、調節閥,在性能、結構上還有差距,需要進口。另外,電動執行機構還是以國外品牌為主。
回顧閥門行業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到,我們的管理水平、技術能力得到了顯著的提高,很多企業達到了諸如美國石油協會API認證的要求。好多高端閥門實現了國產化。
今年市場:出口較往年下降明顯,但內銷比較樂觀
2020年,因為新冠疫情,很多外貿企業受到了一定的影響,在手訂單都是去年簽訂的,新訂單很少,可以預見今年的出口產值將比往年明顯下降,這部分企業也在努力開拓國內市場。
另一方面,因為國外疫情還在持續,原來向國外采購的國內閥門產業鏈(如氣動執行機構)的配套企業也轉向國內采購,給市場帶來了新的機會。再者,中石油、中海油、中石化這樣的大宗終端用戶,也歡迎國內優質供應商進入他們的標準采購體系,按照規則公平競爭、公平交易。最近,協會也在做好這些專做外貿生意企業逐步轉向國內市場牽線搭橋推薦工作,讓他們順利進入國內市場。
“中石油一年光閥門的用量就達到50億元,以前要加入中石化的采購供應體系,需要有國內的項目業績,這一規則目前已經得到了修訂后,供應企業在國外的業績,也會予以認可。”盛先生介紹道:“當然,這些企業的采購體系要求比較苛刻,產品品質、材質、性能參數都需要達到既定標準,如果出現問題,懲罰也會很重。不過,這對于促進企業的整體質量和管控水平并非壞事。”
最后,國內今年也在大力推進新的項目,如城鎮化建設、天然氣、水處理、環保、安全領域都會帶來新的需求,這一定會有助于閥門產業的發展。“所以,我對閥門行業比較樂觀。”盛先生認為:“油價走低,一些開采項目停止,對閥門行業會暫時構成利空,但隨著油價逐漸上揚,新的機遇一定會到來。”
今年工作特點:線上會議與培訓增多
因為閥門企業發展比較快,年輕人又認為這個行業苦、臟、累,收入不高,導致很多企業表示缺乏人才、人手不夠。政府也在倡導培養人才,一些企業也選拔員工送到相關機構、院校培養。今年江蘇閥協組織骨干企業在線舉辦《閥門技術和應用知識網絡直播系列講座》,目前已經進行了四場,分別由中核科技的高工施進偉、紐威閥門總工高開科、江蘇神通閥門總工張清雙、揚州電力設備修造廠機械技術部主任湯占峰就《閥門基礎知識》、《閥門逸散性國際及國內標準的比較及應用》、《閥門相關技術問題探討》、《閥門電動裝置的結構原理及標準簡介》進行了分享,從各個視角向觀眾介紹日常工作中可能遇到的產品的技術特點、標準、故障問題以及可行的解決方案等,既兼顧了疫情影響,也考慮到了行業需求,所以受到了大家的歡迎。
“這也是我們江蘇閥協在業內先行一步,為企業提供的服務工作之一,好多企業組織了技術、管理人員集體觀看,從歷次觀眾參與人數來看,受到了極大歡迎。我們協會在各方面開展工作比較積極主動,受到了業內的好評。”盛先生說,2020年,組織制定行業團體標準將會是協會的工作重點之一。原來低價中標比較流行,但如果質量不過關,出了問題,既影響用戶企業的安全生產與經營,又會損害供應企業自身的持續發展。“江蘇閥門行業的品質、技術結構都在改進升級,所以我們希望制定一些標準,促進企業向更高的臺階發展。”
未來展望:
未來,閥門行業將進一步向智能化、高端化、規模化方向發展,特別是在新冠疫情后,有實力的企業會加快推進智能化制造技術的應用。
盛先生希望在理事單位及協會領導、會員企業的大力支持下,為企業多做點實事、把協會搞的更好,更有凝聚力,共同推動行業走向高端化、智能化及規范化。
2020年5月25日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