濱南利853區塊中的14口井,每天能夠產生1000多立方米伴生氣。勝利油田天然氣銷售公司新產業項目管理中心協調設置零散氣回收點,將零散氣“顆粒歸倉”。目前,勝利油田80余個回收點,上半年共計回收零散氣5800萬立方米。
隨著“四供一業”分離移交,天然氣銷售公司民用氣管理權限的剝離,對于天然氣銷售公司效益發展,提出了新挑戰。扭虧脫困,實現盈利,成了公司面臨的重大任務。公司發掘到零散氣這一增效點,成立新產業項目管理中心,積極謀求這個“邊緣產物”的效益。新產業項目管理中心副主任劉銳介紹:零散氣從來源上包括油井伴生氣,及聯合站、接轉站、計量站分離出的天然氣,由于處于偏遠位置,不能進入油田主管網或者支管網,回收成了一大問題。
新建管網管線,意味著更大投入,不符合公司“輕資產、輕量化”的發展要求。中心利用好社會化服務,通過與地方燃氣公司合作,周邊附近有地方燃氣管網的回收點,直接連接到地方燃氣公司管網上,就近銷售;周邊附近無地方燃氣管網的回收點,可以通過CNG方式回收。
2019年7月,油田下發天然氣增收創效管理辦法,提出了加大天然氣開發利用力度,實現綠色發展,提出做到應收盡收、應交盡交。在上級部門油氣銷售中心的協調下,天然氣銷售有限公司和各開發單位積極對接,算清效益賬,在去年增加30個零散氣回收點的基礎上,今年上半年新增12個。管理辦法提升了開發單位的積極性,中心發現主動對接尋求回收零散氣的單位多了起來。
為有效核實氣量,新產業中心對零散氣回收點加強管理,從儀表選型、安裝、使用、數據遠傳到維護、修理、校驗全過程加強管理,開發單位、天然氣銷售公司、地方燃氣公司三方能夠共享數據,多方面監控,避免計量漏洞。
氣量大小不是新建回收點的標準。“零散氣回收本身就是一個積少成多的過程。”劉銳介紹,在魯勝公司王68東井組每天產生伴生氣僅有200立方米左右,但是僅需要投資幾萬元,便可以連接到之前管網,“幾個月就可以收回成本”。伴生氣回收,減少資源浪費外,還規避了安全環保風險,同時能夠保障油井正常開采。
通過加強溝通協調,零散氣回收工作在各個開發單位開展起來:孤東回收點去年每天回收1.3萬立方米,今年升至4萬立方米;新疆西部市場每天也能回收近2萬立方米。中心還加大外部市場開拓,江漢油田清河采油廠零散氣回收項目正在緊鑼密鼓施工中,預計日產氣量5000方。一系列的工作,讓零散氣回收工作成了公司新的效益增長點,助力公司提前完成扭虧脫困任務。
(王維東 徐海峰)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