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影響,今年以來傳統制造業企業在數字化轉型之路上加速前進。在疫情防控常態化之下,制造業企業未來唯有通過全面的數字化轉型,深耕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模式、新服務、新業態,形成數字化“免疫力”。那么,當下傳統制造業企業將如何與數字化進行深度融合?6月29日,在大全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全集團”)與SAP戰略簽約儀式上,針對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轉型方向,大全集團總裁徐翔與SAP全球高級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李強在線做出分享。
“傳統制造業企業向數字化轉變,觀念是首要因素。二是要有非常好的合作公司,例如:此次大全集團將借助SAP高度集成的端到端智能制造整體解決方案,實現“數字化制造到智能制造”的企業全面轉型升級。三是要實現上下游數據共享,建立共享信息系統,才能夠提高制造效率、管理效率,解決實際問題。四是要通過智能制造慢慢向人工智能過渡。”徐翔表示,全面數字化讓大全集團與客戶之間的黏性進一步加大,管理效率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從市場、銷售、制造、質量、采購包括財務,在各環節中極大降低了成本,因此競爭力得到提升。
據了解,2月1日,大全集團接到武漢“雷神山”醫院配電設備緊急增援需求,得益于過去5年基于SAP ERP的數字化管理平臺的建設,擁有完整產業鏈的大全集團只用48小時就完成了30臺配電柜的高質量交付,創造了電氣行業履約記錄,跑出“大全速度” “大全品質”,而這一切與大全集團高度的數字化相關。“集團數字化團隊在很短的時間之內就知道原材料能夠滿足雷神山的哪些要求,得益于數字化反饋的及時性。”徐翔說。
當同行、競爭對手都在走數字化之路,對于落后于數字化轉型的制造業將生存困難。徐翔表示,在共享經濟中,大全集團目前的客戶,包括國家電網、中石化,均提出數字化制造要求。尤其是因為疫情的不可控因素,在產業鏈當中,客戶需要看到共享數據,了解產品的生產狀態,明確知道交貨日期。
對于供應鏈日趨透明化這一觀點,李強深表認同:“越來越多的企業將會邁出圍墻,更多的考慮他的客戶、供應商,關注整個產業鏈變得越來越重要。如何了解供應商的庫存狀況、生產狀況,以及客戶的需求變化。這使得企業搭建一個完整的協作的平臺,來適應這樣一個新的環境。”
李強表示,在疫情的新常態之下,如何通過大幅提升企業數字化的能力和智能制造的能力、數字化工廠的能力,盡量減少由于疫情對人員流動和物流流動造成對企業業務的沖擊和影響。將成為接下來的重點。(王雨陽)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