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8日,長嶺煉化首船約2000多噸低硫重質船燃(船用燃油)起運出廠,并由中國石化燃料油公司負責配送給國際航線船舶使用,標志長嶺煉化產品結構調整、提質增效關鍵項目實施獲得成功。
據IMO(國際海事組織)《國際防止船舶造成污染公約》規定,自今年1月1日起,全球船舶必須使用硫含量不高于0.5%的船用燃料油,含硫量將下降86%。2020年全球船用燃料年消費規模將穩定在3億噸左右,市場需求空間較大。按照中國石化總部部署安排,長嶺煉化2月底啟動低硫重質船燃項目攻關。
長嶺煉化組織各有關部門克服疫情防控形勢嚴峻、雨水天氣偏多、項目攻關難點多等,連續4個月聯合開展工藝改造和技術攻關。他們全面分析兩套煉油生產線運行特點及產品結構,依托現有生產裝置和儲運系統開展低硫重質船燃生產研究,并同步實施產品調和、裝車、裝船等工藝改造。
計劃部倒排項目統籌,對內對外科學協調相關部門和單位推進項目實施;設備工程部提前組織各類數據對接,確定設計、采購、施工等各環節時間節點和負責人,并及時消除項目實施過程中的障礙。生產部加快技術研究,并嚴格做好現場技術交底和項目驗收,按照各控制時間節點投用并啟動船燃生產,裝置、罐區、化驗、計量、裝車、裝船等崗位上下游緊密配合,確保每一滴油品合格,并順利出廠。
“項目將大幅釋放公司千萬噸煉油項目加工能力。”長嶺煉化副總工程師、生產部經理夏登剛說,項目設主要煉油生產過程中副產的重質油品為原料。重質油品加工成船燃出廠,將帶動煉油裝置汽柴油、航煤等高附加值油品更高水平的高產穩產。
(謝小飛 張勇 賀健純)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