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組分復合纖維綜合了兩組分材料的優異性能,得到行業廣泛關注和應用。目前開發的商用化雙組分復合纖維越來越多,范圍越來越廣泛,產值也越來越大,但目前未有雙組分復合纖維定性定量的標準和相關關鍵技術,國內外針對混紡紡織品的定量分析標準不適用定量分析雙組分復合纖維中各組分質量百分含量。故而,為確保貿易雙方的公平公正,確保貿易秩序的穩定,促進紡織新材料新技術的應用,加快我國紡織服裝行業的轉型升級,制訂相關標準法規勢在必行。
《紡織品 雙組分復合纖維定 量分析方法 熔融顯微投影法》是一項由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歸口上報,全國紡織品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基礎分會執行,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主管,五邑大學、中山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廣東檢驗檢疫技術中心主要起草的推薦性標準,目前正面向社會征求意見。
閱讀《紡織品 雙組分復合纖維定 量分析方法 熔融顯微投影法》征求意見稿后可知,本標準是按照GB/T 1.1-2020《標準化工作導則 第1部分:標準化文件的結構和起草規則》的規定起草的,其內容包括有范圍、規范性引用文件、術語和定義、原理、試劑、儀器和設備、試驗步驟、計算與結果的表示、試驗報告以及資料性附錄。
標準規定了采用熔融顯微投影法測量雙組分復合纖維中各組分質量百分含量的方法,該方法的原理是用體視顯微鏡觀測并采集復合纖維橫截面圖像后,根據其橫截面上各組份熔點進行定性,在測定其橫截面圖像中各組分相應面積或兩者間面積比后,結合各組分密度,即可計算其相應的質量百分含量。而該試驗的所需要的儀器大致有哈式切片器、刀片、熔點測定儀、數字式金相體視顯微鏡、顯微投影儀、方格描圖紙、電子天平等。
掌握采樣和制樣的知識十分重要,如果制樣和采樣的不正確,有可能會給生產和科研帶了不好的后果,故而標準中詳細描述了纖維試樣制備的具體過程,其大致是取適量代表性纖維樣品梳理平直,放入哈式切片器矩形槽中,夾持固定后,用刀片沿著切片器上下面平纖維樣品上、下兩端,制備出測試用纖維試樣,之后分別用3個哈式切片器制備3分纖維試樣。
本標準與現有定性定量分析標準不重復,其正式出臺彌補了顯微投影法的不足和局限性,相信在其正式使用后,能有效提高檢驗效率,降低化學溶解法的檢驗成本。
更多詳情請點擊:《紡織品 雙組分復合纖維定 量分析方法 熔融顯微投影法》征求意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