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約記者袁朝旭)“通過采取綜合控投降本措施,在水平段加長、壓裂段數增加、壓裂規模增大的情況下,頁巖油示范區預計單井累產超方案設計20%,百萬噸產建投資較2017年以前降控近一半,開發效果好于預期。”6月5日,長慶油田頁巖油項目組經營副經理袁海龍告訴記者。
相比常規石油資源,長慶油田頁巖油資源稟賦更差,儲層更加致密,勘探開發難度和成本控制壓力更大。長慶油田堅持效益開發導向,瞄準制約頁巖油開發的瓶頸問題,持續開展技術攻關,在多項關鍵技術、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有效提升了開發效益,降低了成本。
關鍵技術突破是推動頁巖油規模有效開發的核心。長慶油田以提高單井產量、降控投資成本為核心目標,開展各類現場攻關試驗850多井次,在“甜點”優選、立體布井、三維鉆井等一系列關鍵技術上取得突破,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利器。
在“甜點”優選上,綜合運用地質、地震、測井等多學科研究方法,優選平面、縱向和水平段“甜點”,油層鉆遇率達到80%以上,水平井儲量控制程度提高至90%。
在鉆井提速上,優化三維水平井鉆井軌跡、簡化縱向井身結構、強化鉆完井施工參數,實現了優快鉆完井。鉆完井周期與前期相比縮短近30天,水平段固井優良率達90%以上。其中水平段1640米水平井單井鉆井周期縮短至9.88天,創造了國內最短鉆井周期紀錄。
在平臺布井方面,采取立體式大井叢布井,最大限度提高平臺井數和儲量動用。我國陸上頁巖油最大水平井平臺——長慶華H60平臺以探索大井叢效益建產模式為目的,部署井數達22口。通過大井叢布井,減少了土地征借及施工隊伍搬家次數,作業效率提高30%。
在智能化地面配套技術上,長慶油田以首座智能化無人值守聯合站嶺二聯為中心,通過“一級布站、橇裝建站、智能管控”,形成了“中心站直管單井”的智能化新型勞動組織架構,單位用工成本降控七成以上。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