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試了好幾種方法進行加工,雖然有所改善,但是該部件依然達不到標準,真是令人頭疼。”數控加工分廠四車間三班副班長趙宇方向車間主任彭湘匯報情況時說道。
到底是加工什么產品,讓技術精湛的趙班長如此為難呢?最后是否及時攻下難關呢?故事還要從5月8日說起。
江南工業集團:尾翼架變形問題攻關記
公司關鍵技能帶頭人趙宇方,一直以來都是從事數控銑床加工。由于技術過硬,他接到的生產任務不是科研類型的產品,就是曲面、薄壁件類的異形件,加工難度都比較大。
和往常一樣,趙宇方正在機床旁操作著設備,加工一批某科研產品尾翼架。該部件屬于薄壁件,由于是第一次加工,在生產方面他只能“摸著石頭過河”,邊試邊做。工藝要求要將產品的10毫米薄壁外圓,銑成2毫米。在加工過程中,由于產品過薄,承受不住刀具的切削抗力,產生了變形。
江南工業集團:尾翼架變形問題攻關記
遇見該情況的趙宇方,雖然“身經百戰”,但是深知該部件是屬于科研轉定型的產品,所以他絲毫不敢懈怠。假如生產進度滯后的話,將會直接影響公司對該型產品的整體生產布局。
產品發生變形是不是因為刀具用力過大導致的呢?趙宇方帶著這個設想,進行了首次攻關。他將銑刀的四個尖角磨圓,使刀具的切削力向四周散去。首次攻關的結果是產品的外圓光潔度提高了,對產品的變形并沒有什么影響。
一次攻關拿不下來就再來一次。他想到變形的方向是向內變形,如果用塑料圈在產品內部進行環繞支撐,那是不是能頂住外部的切削抗力呢?運用該方法進行加工確實收到了效果,變形比以前似乎好了許多,但是依然沒有達到圖紙上的標準要求。
趙宇方覺得這個技術難題有可能不是自己就能獨自拿下的,要依靠集體的力量才能完成,于是他向車間主任彭湘匯報了具體情況。在攻關的過程中,彭湘邀請了兵器集團關鍵技能帶頭人伍浩一同進行研討。他們三人從加工程序、工藝、刀具等方面進行梳理分析,制定了多條實施方案。
江南工業集團:尾翼架變形問題攻關記
身在技術室的伍浩對工藝比較了解。他提出在產品加工前增加一道熱處理的工藝,來改變產品的內部結構,降低產品的內應力,防止產品在加工時出現變形。三人一拍即合,決定首先實施伍浩提出的方案。
結果喜人,還好沒有耽誤生產進度,此次攻關終于及時拿下。
首件尾翼架在5月13日圓滿完成,為后續完成該批部件生產任務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