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5000噸級成品油船“大安28”號滿載脫固油漿調和低硫船燃從海南煉化成品油碼頭揚帆起航。海南煉化公司把生產汽油、柴油等高附加值產品同時附帶出的“邊角料”催化油漿變廢為寶,用作調合低硫船燃。截至5月15日,脫固油漿調和低硫船燃順利出廠1.4萬噸,創效142.5萬元,預計全年創效7200萬元以上。
“百日攻堅創效”行動以來,海南煉化強化各類產品成本和邊際貢獻動態測算,及時調整生產方案,全力增產低硫船燃、聚丙烯等高附加值產品,壓減出口汽油、航煤。安排重芳烴替換催化柴油作為低硫船燃調合組分,降低柴油十六烷值改進劑劑耗,實現低硫船燃、柴油“雙增效”。
據海南煉化公司催化裂化裝置負責人介紹,催化油漿是催化裂化裝置生產汽油、柴油等高附加值產品時產生的副產品,部分供應系統內企業用作焦化原料,其余產出油漿低價作為燃料油銷售,效益價值體現不明顯。經核算, 通過將低附加值的催化油漿做為船燃調和組分,經濟價值更高。
前期,海南煉化公司低硫船燃主要是通過RDS尾油調入重芳烴的方式調和生產,RDS尾油占比90%左右,嚴重擠占催化裂化裝置負荷,與此同時,該公司催化油漿固含量(灰分)高,難以調入低硫船燃。為進一步降低低硫船燃生產成本,該公司以開展“百日攻堅創效”行動為契機,向催化油漿灰分等關鍵指標“亮劍”,積極開展科技攻關,試用脫灰劑,進行了脫固油漿調和低硫船燃小調實驗。通過脫固工藝調研、取樣分析、調和復配,敲定了調合方案,確保產品質量好、損失小、效益高,成功攻克了利用催化油漿和加氫尾油作為原料調和低硫船用燃料油的難題。
地處“一帶一路”戰略支點,海南煉化充分利用區位優勢,通過持續做大低硫重質船燃總量,降低生產成本,把過剩的產能由“陸地”向“海洋”轉移,創造高含金量效益,努力完成全年生產經營目標。
(王夢璐 許中華)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