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爐注完這口井,這次總該排到我們了吧?”5月1日10時許,陳超又一次接到甲方催促17#爐上井的電話。
陳超,勝利油田注汽技術服務中心現河注汽項目部副經理。他已經數不清這是第幾次接到這樣的電話,最近一個月,他的電話快要被“打爆”,來電者只有一個訴求——點名要17#爐服務。
一爐難求的17#爐是兩個月前剛剛改造完成的燃氣鍋爐,是注汽技術服務中心唯一一臺高干高效小型燃氣鍋爐。相比普通的燃氣鍋爐,其注汽干度提升20個百分點,熱效率提高10個百分點。
按照燃氣鍋爐報廢年限,14歲“高齡”的17#爐原本是一臺幾近報廢的鍋爐。由于能耗高、效益低,17#爐最近兩年一直待崗,無人問津。
2020年,注汽技術服務中心利用自主研發的《稠油熱采新型高效制輸汽節能裝備及技術》對17#爐進行改造升級,高耗低能的17#爐搖身一變成為低耗高能鍋爐。
新技術的試驗效果出乎陳超的預料。根據山東省特種設備檢驗研究院有限公司現場測試結果,在保持原有噸汽耗水、耗氣不變,注汽干度由70%提升到90%,熱效率由88%提高到98%,噸汽耗水由1.6噸下降到1.2噸。
提高蒸汽干度是稠油熱采提質增效的關鍵。蒸汽干度代表著蒸汽中熱量的大小,干度越大,在相同注入量時,蒸汽加熱油層波及體積越大,開發效果越好。目前,注汽技術服務中心蒸汽鍋爐平均出口干度為76.2%。
草13-平60井是17#爐改造后服務的第四口井。5月1日上午10時32分,記者看到,距離草13-平60井不遠處,17#爐的轟鳴聲不絕于耳,鍋爐中的蒸汽源源不斷通過管線注入油藏。
與普通的燃氣鍋爐不同,17#爐增設有煙氣冷凝余熱回收裝置。轟鳴的機器聲中,陳超提高嗓門告訴記者,燃氣鍋爐排放的煙氣溫度高達160攝氏度,增加煙氣冷凝余熱回收裝置,有利于吸收煙氣中水蒸汽的濕熱和汽化潛熱,提高鍋爐熱效率。
陳超算了一筆賬,高效高干鍋爐熱效率提高10個百分點,1噸蒸汽節約7方天然氣,1方天然氣2.8元,草13-平60井注蒸汽1700噸,節約成本3.4萬元。
受益的不止注汽技術服務中心。現河采油廠草13-平60井是第14個注汽周期,按照稠油熱采開發規律,每一輪注汽,稠油熱采產量下降10%。采用高干高效鍋爐后,注汽干度提高15%,稠油產量不降反升。陳超說,17#爐前期注汽的兩口井,上一輪稠油井的產量峰值是五六噸,目前,兩口見效的井日產量均在9噸以上,而且,還未達到產量峰值。
17#爐的試驗效果不脛而走。現河采油廠是現河注汽項目部服務的“老東家”。最近,陳超收到3家采油廠的邀請,希望17#爐轉場給他們服務,有的單位甚至開出優惠政策,只要注汽質量佳,在現有服務定額的基礎,采取優質優價結算模式,按照注汽質量追加注汽費用。
受低油價沖擊,雖然目前注汽定額打了折扣,但陳超認為,損失的效益可以通過設備的升級、新工藝的推廣應用彌補一些。
眼下,“百日攻堅創效”行動正在如火如荼地開展,緊湊、忙碌是陳超工作的主旋律:一方面他忙著對老舊鍋爐進行升級改造,加大高干高效鍋爐的普及應用;另一方面,協調生產運行,加快運行節奏,爭取更多的市場份額,創造更大的效益。
2020年,現河注汽項目部在保持現有12臺燃氣鍋爐規模不變的情況,通過提質增效,注汽量計劃同比增加18萬噸。
(王維東)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