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來,上海石化乙烯高附收率、加工損失率均保持歷史較好水平,但燃動能耗與先進水平相比仍有差距。面對“蹺腳”現象和“短板”效應,該公司烯烴部總經理徐建偉表示,扎實開展“百日攻堅創效”行動,在產量和收率上做加法,好上加好;在物耗和能耗上做減法,補上“短板”,齊頭并進,爭創效益。
做加法,做大乙烯產量,提升高附收率
一季度,上海石化由于煉油系統壓減成品油降負荷和部分煉油裝置大檢修,打破了物料平衡,使下游化工原料面臨嚴重短缺的困難。為此,該公司想方設法保供乙烯料,做大乙烯產量,并有效提升了技術經濟指標。3月份數據顯示,乙烯裝置當月產量超計劃量840噸,高附收率、加工損失率、噸乙烯原料成本均排名中國石化同類裝置第一。
進入4月以來,該公司進一步在增產量、提收率上做文章。
首先是在原料優化上爭效益。該公司相關部門組成的優化小組開展日優化工作,每天通過SPYRO軟件測算各原料的裂解效益,根據效益最大化原則優化原料結構。一方面,加大從煉油部、芳烴部引入富乙烯氣、芳烴干氣做原料的力度,從而增加乙烯產量。另一方面,緊盯液化氣和天然氣的比價,及時調整天然氣供應計劃和液化氣流向。當前,液化氣與天然氣價差每噸約300元,該公司優先將部分液化氣作為燃料氣的補充,替代部分天然氣,爭取最大效益。
其次是在運行優化上爭效益。結合裂解爐運行狀況,裝置生產技術人員精準調整裂解爐出口溫度,最大限度地提高裂解過程中氫氣、乙烯、丙烯、丁二烯等高附加值產品的收率,力爭高附收率達到63%以上的較好水平。
做減法,減少物料損失,降低燃動能耗
據了解,上海石化乙烯裝置燃動能耗與先進水平相比差距較大,在中國石化同類裝置處居中水平。
對此,烯烴部勇于正視差距,三管齊下降能耗。
強化現場管控。該部認真開展火炬氣系統相關管線、閥門的查漏消漏工作,每日對火炬氣排放量進行監控,最大程度降低物料排放損失。同時,大力推進LDAR(泄漏檢測與修復)工作,在一季度覆蓋點近3萬個的基礎上,繼續擴大檢測點,及時發現和消除泄漏點。
優化運行管理。烯烴部成立了蒸汽優化工作小組,經過深入分析研究后,從降低燃動能耗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出發,狠抓三項優化措施:一是優化開工鍋爐發汽量,直接減少燃動成本;二是優化減溫減壓器運行,實現能源梯級利用;三是優化蒸汽管網,借力外部蒸汽。目前,該部通過調節電泵與透平泵開備、調整壓縮機透平抽汽量、利用外部管網富余蒸汽等措施,有效減少了開工鍋爐超高壓蒸汽的發汽量。
嚴控“三小”杜絕“三非”。生產中的小波動、小偏差、小異常和非計劃停車、非計劃停機、非計劃停爐,不僅影響安全環保,而且還是創效的絆腳石。對此,烯烴部充分利用勞模(技師)工作室平臺,以“關鍵機組特護小組”“裂解爐運行特護小組”為抓手,開展特護并進行預防性檢查。同時,對每一項重大作業、每一個運行難題,都在由勞模(技師)工作室進行專題研討,并編制作業指導書,指導員工有效辨識風險、防范風險。
該部管理人員堅持執行 “一周雙查”現場檢查機制,即周一上午進行現場隱患排查,周四下午進行塔罐檢查,確保嚴控“三小”杜絕“三非”工作收到成效。
(胡擁軍)
相關資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