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综合在线视频-亚洲综合在线观看视频-亚洲综合视频网-亚洲综合色秘密影院秘密影院-日本三区四区免费高清不卡

當前位置:全球化工設備網 > 資訊 > 行業動態 > 正文

國際油價創新低:看似偶然,實則必然

作者: 2020年05月07日 來源:互聯網 瀏覽量:
字號:T | T
3月6日,由于歐佩克與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產油國未能就今年3月底以后的原油生產政策達成一致,國際油價出現恐慌性下跌,跌幅高達10%,宛如一聲春雷,震驚全球石油市場。3月18日,國際油價再現暴跌,創近20年來新

——專家縱論新冠肺炎疫情和“歐佩克+”減產失敗對國際油價影響

本刊記者 宋玉春

3月6日,由于歐佩克與以俄羅斯為首的非歐佩克產油國未能就今年3月底以后的原油生產政策達成一致,國際油價出現恐慌性下跌,跌幅高達10%,宛如一聲春雷,震驚全球石油市場。3月18日,國際油價再現暴跌,創近20年來新低。全球石油市場可謂風聲鶴唳,再加上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蔓延,業界無不對國際油價及全球石油市場將走向何方憂心忡忡。本刊特邀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資源與環境政策研究所能源政策研究室主任洪濤,中共中央辦公廳電子科技學院教授、國際地緣政治專家馬宏,國際能源戰略學者、中國石油國際部綜合處處長陸如泉,中化集團高級分析師王海濱,中國石化經濟技術研究院調研室主任羅佐縣五位業界專家共同分析新冠肺炎疫情和歐佩克+減產對國際油價之影響,把脈未來國際油價及國際石油市場的走勢。

國際油價暴跌根源還在供需基本面

決定國際油價長期走勢的主要因素一直是國際石油市場供需基本面。并且近年來國際油價對地緣政治等非供需面因素的波動免疫力顯著增強,影響機制“去絲剝繭”,供需基本面因素更加凸顯。此次國際油價暴跌很容易在供需基本面尋根溯源。

國際石油市場需求和供應兩方面的變化都嚴重利空,這是近期國際原油價格暴跌的主要原因。王海濱認為,需求方面,新冠肺炎疫情的暴發和蔓延沉重地打擊了世界石油需求。國際能源署等著名機構因疫情連續下調對2020年全球石油消費量的預測值。供應方面,3月底歐佩克+的減產協議即將到期,之前市場人士曾普遍預期“維也納減產聯盟”至少會延續減產,甚至有可能加大減產力度。而在3月5日至6日的歐佩克+部長級會議上,各國并沒有能就繼續減產達成協議。沙特政府反而“踢開歐佩克+鬧革命”,開打價格戰,這讓國際石油市場陷入極度恐慌。

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石油需求下降是此次國際油價暴跌的深層次原因。羅佐縣認為,表面看來,本次油價暴跌是沙特與俄羅斯就下一階段石油減產未達成共識,雙方“賭氣”開始了市場份額的爭奪,導致國際石油市場悲觀預期加劇,油價大幅下跌。深層次看,在世界經濟增長動能不足,石油需求強度下降,在北美頁巖革命重點轉向頁巖油,石油產量持續增長的形勢下,歐佩克+聯盟限產保價手段已今不如昔。從過去幾年的實踐看,即便是執行限產保價政策,歐佩克成員國執行的也比較勉強,屬于面和心不和。這個供需弱平衡體系經不起風吹雨打。各方意見稍有不同可能就會成為壓垮這個體系的最后一根稻草。

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和“歐佩克+”聯盟不作為,是此次國際油價大幅下跌的直接原因。陸如泉分析說,需求側出現嚴重問題。中國和全球爆發的新冠疫情導致全球石油天然氣等大宗商品的消費量急劇下降。有專家預測,此次新冠疫情預計將導致全球2020年石油消費量下降300萬桶/日左右(1.5億噸左右)。供給側方面,3月6日,第8次歐佩克和非歐佩克部長級會議,未能就進一步減產問題達成一致,這導致油價“斷崖”式下跌。

本次國際油價暴跌既有必然性,又有一定的偶然性。洪濤認為,究其必然性主要表現為三個方面:第一,中國對世界原油供需市場有至關重要的影響,中國進口的規模和流向對于全球石油可貿易量及對應的流動性影響巨大,而此次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了中國國內正常經濟秩序,石油消費驟降,之前相對平衡的原油供需市場出現快速供過于求的局面,引起了主要石油輸出國的恐慌。第二,世界經濟發展的周期性。就宏觀經濟發展而言,逆全球化的影響和中國經濟發展階段的轉換,即便不出現類似2008年那樣的經濟危機和經濟衰退,全球平均經濟增速降低也是大概率,這將影響世界經濟中期增速及同期的原油需求。第三,新能源發展的必然結果。過去十年,由于氣候變化和居高不下的傳統化石能源價格的影響,各國紛紛推動可再生能源迅速發展,目前已經可以實現平價上網,對傳統油氣構成了現實的沖擊。就能源本身及國家差異問題而言,先發國家能源與石油消費基本達峰或處于高平臺階段,消費增量有限,甚至有些國家石油消費已經開始下降,能源轉型必然影響全球未來長期的油氣需求。偶然性就是新冠疫情的突然暴發并向全球擴散,歐美也不能幸免。疫情導致經濟增長與能源消費“雙降”,并映射到股市暴跌上。這類突發事件屬于小概率事件,難以預測,但疫情的尾部影響將逐步降低,后發國家尤其是石油對經濟占比較低的非產油國,將率先實現經濟發展與石油消費“雙升”。

沙特引爆此次國際油價暴跌

這次石油市場“閃崩”的直接導火索是沙特與俄羅斯這兩家最大的石油出口國在維也納舉行的延續減產談判談崩了,雙方在談崩之后都不約而同地開足馬力大肆增產,直奔價格戰而去。

此次歐佩克+產油國之所以沒有達成協議,有沙特和俄羅斯之間意見發生分歧的原因,但失敗的關鍵在沙特。正所謂“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王海濱認為,這一輪沙特不同意延續減產,表面原因是俄羅斯拒絕減產,但實際上沙特也不愿意繼續減產。從2019年的經歷來看,繼續減產實際上不符合沙特的國家利益。近期這一點已經越來越明顯。2019年沙特石油出口量減少了10.75%。同年世界石油需求異常疲弱,油價承壓下跌。量價齊跌讓沙特原油出口收入明顯縮水,而沙特經濟嚴重依賴原油出口。結果,2019年沙特經濟增長陷入停滯。進入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發和蔓延更加沉重地打擊了世界石油需求。2020年世界原油價格將同比下降,這已經沒有懸念。如果2020年沙特還扛起減產的大旗,原油出口總收入肯定會減少,而2020年沙特的GDP會大概率同比下降。相反,如果沙特逆轉其原油生產和出口政策,大幅增產,那么有可能帶來國際原油價格的下跌,但是沙特原油出口總收入卻有可能同比增加。

沙特和俄羅斯不同意減產的原因還在于,過去幾年,由于美國不參與限產,沙特和俄羅斯已經失去3%~5%的市場份額,不符合俄羅斯和沙特“盡早盡量”開發本國油氣資源的大戰略。洪濤認為,沙特與俄羅斯不存在任何合作,只是純粹的搶市場競爭,或有“合謀”擠壓美國頁巖油的結果,但沙特與俄羅斯的目的和策略大相徑庭。沙特已經越來越清晰地認識到由于有俄羅斯、美國的“場外”石油產能產量的影響,歐佩克任何形式的“凍產” 都難以對確保油價產生高效影響,表現在歐佩克“場內”缺乏行動約束力,歐佩克“場外”因素尤其是俄羅斯“跟莊增產”攤薄了歐佩克“場外”“凍產”的潛在紅利。沙特已經轉變策略改為“保量不保價”,力圖依仗其低成本優勢擴大全球石油市場份額,以擠壓成本更高的俄羅斯和美國石油,以維持其在全球石油供應中的地位。盡管沙特石桶油成本在10美元一線,但沙特經濟對石油的高度依賴,國家財政平衡的石油價格平衡點在80美元甚至更高,沙特的短期降價增產具有“自殘”性質,目前增產的策略難以保持其經濟可持續。Rystad Energy的研究認為,俄羅斯桶油成本15美元左右,可承受油價在25~30美元之間波動十年。沙特與俄羅斯所面臨的形勢也不同,沙特要內外兼顧,對外需要在政治經濟上找平衡,對內由國家財政奢入儉難,還在做江河日下的歐佩克的“大哥”;俄羅斯一直被“孤立”在底部,石油量價可以單選也可以多選,只要油價上漲都是紅利。因此,短期供大于求,供方都“喝稀粥”,但論“窮扛”,沙特“增產領跌”的沖動應不過俄羅斯“跟莊增產”的耐性,沙特應在半年最多一年內改變策略,此外,這還取決于全球經濟增長的預期。

沙特、俄羅斯在談崩之后都不約而同地開足馬力大肆增產,直奔價格戰而去,說明雙方的價格戰對策是經過了充分的推演,而且都與各自最高領導人的政治戰略謀劃密切關聯。馬宏認為沙特發動價格戰有其國內政治背景,眾所周知,近年來沙特國內政局風云變幻,其中一個主旋律就是新上任的王儲小薩勒曼一直在為穩定自己的地位并順利登上王座努力奮斗。沙特阿美上市、大規模改革、降低對石油依賴的“愿景2030”規劃等,都是他在主導推動,意圖用出色政績使眾人對他上位口服心服。但是,由于種種原因,幾年折騰下來總體上收效甚微,沙特主導的依靠減產提振油價的努力不但沒有成功,反而造成市場份額不斷萎縮。在看不到油價上行任何希望的情況下,爭奪市場份額成為必然和正確的選擇。

歐佩克走向名存實亡

沙特掀起石油價格戰,將歐佩克置于相當尷尬的境地。沙特增產壓價,這與歐佩克的宗旨相背,從而使得歐佩克近乎名存實亡。

盡管前景不樂觀,但是歐佩克基本不會有解體風險,不過可能有更加松散,對國際石油市場的影響會更加式微。對歐佩克現有絕大多數成員國來說,保持成員國的地位除了繳納不多的會費外,沒有什么成本,相反還有機會搭便車,退出歐佩克的動力很弱。王海濱認為歐佩克解體的唯一現實可能是其領頭羊沙特阿拉伯宣布退出。一旦群龍無首,歐佩克解體就不遠了。但是,從1960年至今,歐佩克始終是沙特保持其地區和世界影響力最重要的載體,從國際現實政治考慮,沙特退出歐佩克的可能性很小。

石油收入的大幅度減少必將引發中東其他產油國對其始作俑者的不滿,影響沙特的歐佩克領頭羊地位。陸如泉認為,一方面,眾多石油輸出國也將仿效沙特,以鄰為壑,各施其政,積極維護本國在全球市場的份額,這將進一步加劇歐佩克的分裂。另一方面,如果沙特、俄羅斯及美國頁巖油生產商面對超低油價帶來的共同挑戰,能夠達成某種“默契”的話,不排除在未來半年左右仍可以就減產達成共識,這樣的話,歐佩克+的影響力猶在。

沙俄出現分歧并不能說明其他成員國對這個組織的不認可,盡管也有其他成員國看到沙俄分歧之后表態要增加產量。至少在目前看到伊拉克等成員國已經向沙俄發出商談的倡議,相信這個組織的凝聚力還存在。羅佐縣認為,越是在困難的時候越需要團結,不能樹倒猢猻散,大難臨頭各自飛。歐佩克之所以能夠成立其宗旨一開始就很明確,通過統一行動維護產油國的整體利益,避免各自行動帶給整個成員國的利益損失。對歐佩克+成員國而言,目前的油價水平是讓成員國“割肉”和坐吃山空,吃老本的油價,各資源國的財政平衡油價都要遠高于目前水平。經濟形勢低迷時期,油價雖然不能達到成員國的財政平衡油價水平,但阻止油價下滑并向上拉動是各成員國的共同愿望和追求。疫情緩解之后隨著經濟形勢的恢復油價有可能出現上漲,實現這一目標還需要歐佩克這個組織的力量,所以歐佩克的存在性不會因為沙俄的分歧而受到大的影響。

油價暴跌打擊美國頁巖油

沙特引爆國際油價暴跌這顆雷,目的就是為了從美國頁巖油生產商手中奪回失去的市場份額。但是低油價能否打垮美國頁巖油,還真是沙特說了算的。

從歷史經驗看,低油價對美國頁巖油影響的大小,關鍵在低油價(WTI低于每桶40美元,對絕大多數頁巖油生產商來說,就是過低的油價)持續的時間。王海濱認為,如果低油價持續很短時間,比如幾個月時間。這種情景下,美國頁巖油生產商受到的影響會比較小。如果低油價持續的時間較長,如一年以上,頁巖油生產商的現金流會受到影響,從銀行獲得貸款和在金融市場融到足夠資金的機會很小,還債能力會下降。企業破產、倒閉的可能性增大。結果,將導致美國頁巖油產量逐漸下降。

對于埃克森、道達爾、殼牌等大型國際石油巨頭來說,桶油完全成本已大幅下降至35美元/桶左右,它們應對此次石油價格暴跌危機的空間和手段猶在。陸如泉認為,目前看,美國頁巖油氣生產成本在35~50美元/桶,如果國際油價在35美元/桶左右持續3個月以上,美國頁巖油企業或因虧損而被大量淘汰,其他邊際成本較高的中小油企也面臨出局的危險。屆時,全球石油企業或重新洗牌。據知名能源咨詢公司IHS Markit(埃信華邁)北美地區的專家分析,此次油價暴跌預計將導致美國頁巖油產量在2020年下降150萬桶/日左右。同時,隨著大量高成本原油生產企業出局,產能下降,石油市場將重新回歸平衡,這需要與疫情在全球的消停同步,時間會比較漫長。

考慮到美國頁巖油氣產業在過去表現出的超強耐力,本次的油價下跌對頁巖油影響不會太大,最壞的情景是產量出現些波動,整體還是會增長。羅佐縣對此較為樂觀,美國和歐佩克+成員國有很大的不同,石油產業雖是重要產業但不是全部,美國沒有財政平衡油價之說。美國上下游產業都很強大,油價低迷等于降低了下游產業發展成本。頁巖油目前是石油產量主要增量,在經歷了數年與低油價的抗爭之后美國的頁巖油產業已經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應對低油價的發展模式。之前頁巖油勘探開發主要是中小企業在支撐,發展至今大企業參與已經成為新一輪頁巖革命的主要支撐力量。埃克森美孚、雪佛龍等美國公司近幾年的投資預算明顯向美國本土轉移,目標直指頁巖油。大公司通過幾年實踐逐漸培養出了一批屬于自己的工程服務隊伍,具有了降低勘探開發成本的條件。有一部分公司的資產負債率較高,但通過整合資產,大公司成了接盤俠。40~50美元/桶的油價美國頁巖油主要生產商已經開始盈利了。目前美國所做的購買石油戰略儲備等有支撐油價回升的戰略意圖。曾有公司表示過20美元/桶的油價下美國的頁巖油勘探開發還可以持續。美國礦權制度的按期對投入不足區塊回收及美國頁巖油氣企業的創新精神是支撐頁巖油氣產業的重要微觀力量。

美國頁巖油產業具有“回彈效應”。 洪濤認為,如果美國頁巖油企業因為沙特“自殘增產領跌”而倒閉一批的話,美國也會增加進口,把國際油價“買高”!

新冠肺炎疫情打擊國際石油需求

本輪國際石油市場的歷史性大崩盤,新冠肺炎疫情毫無疑問是壓倒駱駝的最后一根稻草。

專家一致認為,新冠肺炎疫情已經蔓延到全球100多個國家,各國政府采取的隔離措施已經并將繼續減少人們的交通出行活動。交通運輸用油在世界石油消費總量中占55%的比例。交通運輸遭破壞,造成航空用油、航運用油、道路交通運輸用油需求的萎縮。石油消費的大幅下降,自然將嚴重打擊國際油價。

現在看來,新冠肺炎疫情的防控形勢,目前在許多歐美國家正處于爆發的攀升階段,完全沒有緩解趨降的跡象。馬宏表示,多個歐洲和北美國家都在升級社會管控措施,效仿意大利政府推行封城防疫政策。繼中國之后,多個經濟體量巨大的國家相繼陷入“停擺”,對石油需求的巨大沖擊將接踵而來。有專家預計,隨著疫情加速擴散,全球石油需求在新冠疫情的沖擊下將面臨銳減100萬~200萬桶/日的風險(取決于疫情擴散的嚴重程度和范圍)。

疫情對主要經濟體將產生影響。陸如泉表示,從主要經濟體來看,美國新冠確診病例已突破萬例,而且尚未得到有效控制,對經濟影響已發出預警。中國受疫情影響,經濟發展陷入“兩難”境地,不刺激不行,刺激過大又會引起泡沫,進入“滯漲”的可能性較大。歐洲除塞浦路斯之外,各國均已發現新冠疫情,德國、意大利、法國、英國等主要經濟體均較為嚴重,經濟發展將受到嚴重影響。預計2020年第二季度,全球經濟的低迷狀態將持續拖累油價。如果沙特和俄羅斯的“價格戰”繼續下去的話,不排除布倫特國際油價進一步下跌的可能。

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應該具有時效性。疫情發生后工業企業大面積開工延遲、交通管制特別是煉廠停工直接導致原油需求下降,在中國尤為明顯,疫情在全球的暴發估計影響路徑也類似,從而形成拉低油價預期的重要力量。羅佐縣指出,隨著疫情防控形勢好轉,經濟逐漸回暖,油價上揚的空間是客觀存在的。中國是石油需求增長的主要拉動力,目前中國抗疫已經取得了階段性勝利,迎來勝利的曙光。由于中國是世界經濟增長的發動機,中國經濟形勢的好轉必將強化石油市場走強信心和預期,對國際油價的支撐產生顯著影響。

國際油價反轉有望未有期

以目前油氣產業對全球經濟和各國民生的貢獻而言,如此之低的油價沒有支撐。正常情況下國際油價會逐步回到理性區間。這是受訪專家的共識,但是國際油價何時反轉眾說不一。

國際油價的回升取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控制和產油國政策調整。王海濱認為,短期內,新冠肺炎疫情將繼續在全球范圍內肆虐,沉重打擊石油需求;沙特阿拉伯的油價政策突然來了個180度的轉變,由大鷹轉大鴿,讓市場心理突然遭受威懾與恐嚇;沙特王室內部斗爭加劇,將導致其石油政策暫時喪失靈活性;越來越多產油國卷入價格大戰。王海濱認為,這些會在一段時間內對國際油價形成強大的抑制。但是,四五月份,隨著北半球氣溫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破壞力將大概率達峰回落,世界石油消費有望反彈。同時,隨著11月大選日期的迫近,美國特朗普政府會利用各種手段,加強對產油國政策的干涉。沙特、俄羅斯等重要產油國之間的相互溝通有望改善。這些因素有較大可能推動國際原油價格在今年二季度逐漸回升。

目前中國的疫情形勢正在好轉,如果4月疫情徹底結束,加上一系列經濟刺激政策陸續發揮作用,中國將在經濟發展和石油需求上迎來一波“V”形反彈,這對低迷的全球油市而言無疑是一劑強心劑。陸如泉對此較為樂觀:國際油價預計在5月前后將會迎來一波強勁反彈。未來較長一個時期,全球油氣市場的走向,相當程度上取決于美國、沙特、俄羅斯和中國這四個國家各自的油氣生產調節能力和消費復蘇能力,以及它們之間的縱橫捭闔和協同協作的程度。當然,印度作為后起之秀,其油氣消費潛力不可忽視。隨著美國離真正意義上“能源獨立”的目標愈加接近,美國在石油政策上的“孤立主義”傾向愈加明顯,獨善其身將是其顯著標志。這就意味著,作為供給側代表的沙特和俄羅斯,與作為需求側主力的中國和印度,需要加強協調與合作,構建一種新型的國際石油治理機制。唯有這樣,才能避免供需失衡,導致油價大起大落和全球油市大悲大喜的局面。

相對來說,洪濤不是那么樂觀。他認為,經過一段時間的博弈并隨著疫情逐漸明朗,預計今年三季度油價會逐步回升并形成一個新的價格平衡,它既限制美國頁巖油氣的進一步發展,也符合油氣市場供需,未來1~2年油價價格區間預計在40~50美元/桶,若中國經濟恢復較快,油價會突破50美元,但難以達到疫情發生之前的水平。目前最大的不確定的是因美國頁巖油油持續降本及業主的財務平衡,這對美國國內實現“能源獨立”“成為石油凈出口國”都將產生影響,也會影響美國的對外能源戰略與政策。中國目前的經濟刺激政策和熱火朝天的“新基建”,與電力強相關,大多數與石油天然氣并無直接相關性,相應的經濟—能源彈性關系較差。即便“新經濟”“新基建”可以拉動中國經濟短期內恢復,也不會對石油消費有太大拉動效應,至少達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就今后的發展趨勢看,國際油價大幅回升至高位的可能性很小,這是由經濟形勢決定的。羅佐縣表示,世界經濟隨著中國等新興經濟體增速的回落動能呈下降態勢,綠色革命帶來的能源替代雖然不能說完全革了石油的命,但對石油需求至少是有影響的。但是油價長期低位徘徊歐佩克+成員不愿意,美國也不愿意,所以存在支撐國際油價上行的力量。均衡的能為供需主要國家所普遍接受的油價坐標應該是美國頁巖油的成本價,沙特和俄羅斯的產量雖然可能增長,但這種增長殺敵一千自損八百是不可能持久的。也不存在惡性競爭的條件,主要是因為他們的產量增長未必能夠尋求到市場,世界原油需求增量有限。美國的頁巖油的生產成本加權平均成本在40~50美元/桶,略高于成本的油價可以保障生產商有一定的利潤,具有良性增長條件并充當油價標桿。沙特的生產成本雖然很低,但是考慮到財政平衡油價是剛性需求,沙特的油價不足以作為評判世界油價的標準。估計疫情過后價格逐漸回升,中短期40~50美元/桶油價可能性大,之后隨著開采難度的逐漸加大,價格可能略有上升。


全球化工設備網(http://www.tupvw34.cn )友情提醒,轉載請務必注明來源:全球化工設備網!違者必究.

標簽:國際油價

分享到:
免責聲明:1、本文系本網編輯轉載或者作者自行發布,本網發布文章的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給訪問者,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同時本網亦不對文章內容的真實性負責。
2、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和其它問題,請在30日內與本網聯系,我們將在第一時間作出適當處理!有關作品版權事宜請聯系:+86-571-889700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