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9日,在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230MeV超導質子回旋加速器研發廠房調束大廳內,顯示器上內靶束流值顯示為315.8納安,意味著中核集團自主研制的230MeV超導回旋加速器實現重要里程碑節點,完成內靶束流調試。
230MeV超導回旋加速器屬于中核集團“龍騰2020”科技創新計劃項目,旨在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一代放射治療設備,由原子能院自主創新、自行設計、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據了解,中核集團在2014年即開始布局癌癥治療230MeV超導回旋加速器技術預先研究,力爭突破國外在這一重大醫療設備領域的壟斷地位,逐步實現我國惡性腫瘤、心腦血管疾病等重大疾病診斷和治療的設備國產化,力爭在國際高端醫療設備領域中占有一席之地,帶動我國精準放療技術水平的跨越式發展。
據中核集團首席專家張天爵介紹,這是在高頻頻寬比為10:2的情況下加速獲得的質子束流,若在連續束加速情況下束流強度預期可超過1000納安。后續回旋加速器團隊將進一步完成整機調試等工作,最終實現癌癥質子治療的臨床應用。
據了解,核技術在醫學領域的應用已有100多年的歷史。國際原子能機構自創立以來,就把核醫學列入原子能和平利用的重大領域之一。當代最尖端且先進有效的癌癥治療手段——質子、重離子治療技術,就是核技術在治愈癌癥方面的應用,它可以精準打擊癌細胞,將成為人類征服癌癥的有效手段。目前,全球已有近百個粒子治療中心,80%以上集中在美國、日本和歐洲。該資源的稀缺性,是我國放療費用昂貴的原因之一。核技術若要造福更多癌癥患者,只有加緊國產化設備研制與應用。
超導回旋加速器與同能量常溫回旋加速器相比,技術性能高、運行成本低、市場競爭力強,代表著國際上最先進的癌癥粒子治療裝備的發展方向。質子治療230MeV超導加速器的研制結合了國際上最新一代質子治療加速器方案,建成后將有效提升我國醫療領域設備水平,服務大眾健康。
作為國際先進的回旋加速器研究基地,原子能院回旋中心義不容辭,于2016年申請立項研制一臺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用于新一代放射治療設備的超導回旋加速器,幾年來已研究掌握了大量的關鍵技術,截至目前取得近百項專利,形成了較為完善的技術體系,支撐該加速器按計劃穩步推進。(盛安陵 管鋒平)
相關資訊